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鳞鲃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大鳞鲃,属鲤科、鲃亚科、鲃属,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咸海,为洄游性鱼类,主要栖息于咸海水域,产卵时主要洄游至该国阿姆河中,是该国名贵的大型经济鱼类。它具有食性广、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耐盐碱、适应性强等特点,一般成鱼可达3.0~6.0kg。1

2003年将大鳞鲃从乌兹别克斯坦引进我国。分为溯河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生态类型。2

形态特征大鳞鲃体延长,呈梭型,左右对称,头较小,宽而扁,约为体长的1/5左右。背部稍隆起,呈银灰色,从背部到腹部颜色逐渐变浅,直到腹部变为银白色。口裂中等大小,亚下位,吻圆形,稍长,具有吻须和颌须各1对,口内无颌齿,咽喉齿发达。眼圆形,眼间距较大,左右对称,上侧位,位于头部1/4处。鼻孔2对,位于眼前端,两孔距离较近,有膜隔开。背鳍1个,由硬棘和鳍条组成,位于身体躯干部的1/3处,硬棘2个,第1个短,第2个长且有锯齿;胸鳍1对,位置靠前,紧接在鳃盖之后,向身体两侧伸展;腹鳍1对,位置与背鳍几乎相对;臀鳍1个,位于肛门之后;尾鳍叉形,尾柄平直。背鳍和尾鳍呈灰色,胸鳍、腹鳍和臀鳍颜色较浅,呈灰白色。肛门与生殖孔紧密相邻,位于身体的中后部。3

分布范围分为溯河洄游型和陆封型两种生态类型,洄游种主要分布里海南部和咸海水系、乌兹别克斯坦、伊朗和土耳其等内陆河流。2

特点为温水性大型经济鱼类,具有耐盐碱、食性广、肉质鲜美、生长速度较快等优良特性。

人工养殖亲鱼放养池塘水深保持在1.5~2.5m。同时放养鲢鱼,规格50g,用于调节水质。1

饲养管理饵料投喂

一年按照季节分为秋季投喂、冬季投喂、春季投喂等三个阶段。秋季投喂为7-11月,该阶段是重点,此时水体温度高、亲鱼食欲旺盛,应注意饵料投喂量,以鱼体重的30%为宜,并保持中度肥水。冬季投喂为12月-次年2月,该阶段水温渐低,大鳞鲃的摄食量减退,可视天气情况适量投喂少量饵料。春季投喂为3月-6月,该阶段水温回升,亲鱼摄食欲逐渐回升,此时按亲鱼体重的2%~5%投喂鲤鱼饵料。一年中为保持养殖水体的肥度,每3个月施鸡粪一次,施肥量300kg,一年施用2~3次。

水质调节

在养殖过程中地下水占60%,井水温度18~21℃,地上水占40%,水温22~28℃,每10d加入井水一次20~25cm,同时加入地上水30cm,混合使用保持水温基本稳定。池塘水深在整个养殖周期中保持在2m左右。1.3.3鱼病防治在养殖期间,为保持亲鱼的健康生长,每月泼洒0.3~0.5mg/L的二氧化氯或0.15~0.2mg/L聚维酮碘1~2次,每月使用康神一号(二硫氰基甲烷)浓度3mg/L药物预防一次,每两个月使用生石灰调节水质一次,用量为300kg/hm2,稀释后全池泼洒。1

人工催产繁育亲鱼性腺成熟

经过三年的亲鱼培育,亲鱼体重增加到尾重3.8kg,经检测,多数亲鱼卵的成熟度可满足要求。生殖季节,雌鱼腹部膨大而柔软,腹部向上其中线下凹,轮廓明显,卵巢有移动状,用手轻捏有柔软感,位于雌鱼肛门和尿孔半月缝隙间的生殖孔明显张开。雄鱼无此孔,体瘦长,故此时的雌、雄鱼明显可辨。雄性亲鱼用手轻挤腹部即有乳白色精液从泄殖孔溢出,则已达到性腺成熟。

亲鱼人工催产试验

2015年5月26日选择成熟度好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试验。催产剂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促黄体激素释放素类似物(LRH-A)合剂,根据亲鱼发育的成熟度注射相应剂量的催产试剂。此次催产共取性腺成熟的雌鱼5条,尾重3.9~4.1kg,雄鱼7条,尾重2.4kg。采用干法授精的方式进行人工授精,首先擦干雌鱼鱼体,先将卵挤在光滑的干瓷盆内,然后同样方式将雄鱼精液挤于卵上,用羽毛轻轻搅匀,静止3~5秒使其完全受精。将受精卵放入孵化槽内进行流水孵化,孵化早期水流微弱,以后逐渐增大水流至出膜前,定时搅动鱼卵,在孵化过程中,鱼卵对溶氧的要求高,水中溶氧要保持在7~9mg/L为宜,定期对受精卵用3%的盐水进行浸洗,在孵化期间受精卵的颜色会随着胚胎色素的变化逐渐加深。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建林 - 教授 - 兰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