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是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和腋窝部位放疗的常见并发症。20世纪60年代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25%,术后加放疗其发生率增加到52%。80年代据文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15%。近年来腋窝淋巴结清扫后中度、重度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不超过5%。淋巴水肿的程度与个体因素有关,部分患者上肢淋巴管交通支欠发达,容易发生淋巴水肿。高龄和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高。

病因1.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切除了腋窝淋巴结,同时也切断、结扎了淋巴管,从而阻断了淋巴液的回流通路,造成上肢淋巴液回流障碍。大量含蛋白质的淋巴液滞留在组织间隙引起相关部位组织肿胀,日久还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水肿及纤维组织增生。手术后腋窝积液、感染、瘢痕挛缩,也阻碍了上肢淋巴回流和静脉回流。

2.乳腺癌腋窝部位放疗会造成放射野内的静脉闭塞,淋巴管破坏,还会因局部肌肉纤维化压迫静脉和淋巴管,影响上肢淋巴回流。

临床表现乳腺癌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发生在手术后任何时期,可术后立即出现,也可在30年后出现。急性淋巴水肿表现为患侧上肢增粗,若上肢周径增加超过2cm即可肉眼发现。慢性淋巴水肿上臂呈橡皮样肿胀。淋巴水肿可引起患侧上肢疼痛、肢体变形、功能障碍,并可继发感染,而感染又进一步造成淋巴管腔硬化与闭塞加重水肿。国际淋巴学会将其分为以下三期:

Ⅰ期: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

Ⅱ期:水肿为非可凹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

Ⅲ期:橡皮肿,上肢呈软骨样硬度,皮肤外生性乳头状瘤。

根据水肿的范围和程度分为三度:

Ⅰ度:上臂体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