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
性味味咸,性寒。
功效平肝潜阳。
主治用于高血压病,头晕头痛,慢性肝炎。
相关配伍治高血压病,慢性肝炎:黑凹螺壳30g,加水1000ml,煎至800ml,再加桑寄生、龙葵、钩藤各9g,煎至约300ml(1d量),分2次服。(《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
采集加工四季均可采捕,捕得后,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形态特征1、黑凹螺:贝壳呈塔形,质厚宽实,一般壳高24-30mm,宽与高近等。螺层6层,壳顶3层很小,以下3层宽度骤增。壳面一般较平直,体螺层显著膨胀。壳表灰黑色或棕黑色,生长线细波状与细密的放射肋相互交错,具纵走的灰黑色条纹和引伸的肋痕。壳基部较平整。壳口内面银白色,有珍珠光泽及数条环行的细褶襞。内唇斜,中部延伸成白色遮缘,基部具钝齿1-2枚。脐孔深,部分被遮掩,变小,周缘灰白色。厣角质,圆形,褐色,多旋,核在中央。
2、锈凹螺:贝壳圆锥形,质坚厚,一般壳高23-26mm,宽与高近等。缝合线显著。壳面稍突出,每层的宽度逐渐增加。壳表黄褐色或黑褐色,常具铁锈色斑纹。自壳顶向下的各层都具很显著的斜行肋线,尤以在体螺层最为显著,生长线细密,并与棕色的斜行放射肋成十字形交叉。壳内面灰白色,具珍珠样光泽。壳口斜,呈马蹄形。外唇薄,有一褐色与黄色相间的镶边;内唇厚,向脐孔伸出一白色遮缘,脐孔大而深,周围有白色环。下方壳口具1-2枚白色小齿。厣角质,薄而圆,棕红色;边缘银白色,核在中央。
生长环境1、黑凹螺:生于中低潮区岩石间。我国分布于东海、南海。
2、锈凹螺:生于潮间带下区至潮下带约20m深的岩礁上或海藻丛中。我国沿海分布很广。
性状鉴别1、黑凹螺:呈圆锥形,螺层6,壳顶3层很小,下面3层增大,壳基层最大,较平整。表面灰黑色,有纵向的灰黑色花纹和自壳面引伸而出的肋痕。壳口斜形,内面有珍珠样光泽和环形细纹数条。壳坚厚。气微,味微咸。
2、锈凹螺:螺壳呈圆锥形,螺层约5层。壳顶尖,有的已折断。表面黄褐色,密布铁锈斑纹,各层均有细弱的螺旋肋和生长纹,并可见不太整齐的纵向隆起。壳口斜,马蹄形,内面灰白色,有珍珠样光泽。气微,味微咸。
12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周淑媛 - 博士、助理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