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直播精华 | “想象之翼,科幻之美”系列讲座第1期《神祇:人类之子》

科幻空间
原创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9月3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八光分文化和腾讯科普主办,科幻空间、高校科幻平台承办的“想象之翼,科幻之美”系列讲座隆重开讲。首期直播《神祇:人类之子》累计观看人次超13万,现场互动热烈,实时评论数超过603条。

围绕AI这个常热科幻话题,主讲嘉宾刘维佳在此次讲座中与我们探讨了什么是科幻小说中的强弱人工智能。而计算机是否会被神化?答案就在下面这篇直播回顾中。

直播回顾

我是一位科幻编辑,从事科幻小说编辑出版方面的工作已经二十年零一个月零一天了,最开始是看科幻,后来是写科幻,再后来是编辑科幻。

为什么挑选人工智能这个题材来做这个讲座,第一是因为这个题材是非常常见且热门的科幻小说题材,甚至被称作科幻小说题材的“老三样”之一。

二是因为几年前发生的大事,就是人类在围棋上输给了AlphaGo。

再就是今年也是一个特殊的年份,1920年诞生了“机器人”这个词,可以视作人工智能正式有了自己的专有名词(“人工智能”这个词的诞生是在1956年,考虑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视作1920年人工智能便已在科幻文化中诞生),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作家卡雷尔·恰佩克提出了“机器人”这个概念,到今年已经是“机器人”这个词诞生一百周年,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类进入科学时代以来,到现在已经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人类一开始对这五次科技革命的关注度不是很高,但是现在科技史专家还有经济学家们,都在努力分析总结这五次科技革命,最主要的动机便是想知道第六次科技革命什么时候爆发,并且它的核心是什么。

在五六年前,不少经济学家就提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或许是人工智能,至少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2016年发生了AlphaGo击败李世石事件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震撼非常大。也是我推出《人造神祇》这本科幻小说选集,并且这次讲座选择人工智能作为话题的原因。

但是我认为就算第六次科技革命爆发了,也不会是我们认为的那种机器人的诞生,也就是强人工智能的出现,说实话现在这方面有很大不同,我们生活中的人工智能和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可能诞生的人工智能,都不是我们科幻作家所描写的人工智能,科幻作家描写的大多是强人工智能甚至超人工智能,很少有写到弱人工智能的。

刘维佳老师直播中科幻作家其实从1920年卡雷尔·恰佩克的《罗素通用机器人公司》开始,讲的就是强人工智能,科幻领域最引以为傲的“机器人三定律”针对的也是强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用不到这些,只有强人工智能才会有被人类放到审判席上,用“机器人三定律”进行审判的资格。

这个现象现在法律界都有人开始了思考,如不少法律专家就在探讨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了,如果造成了交通事故,责任的归属问题,这里强弱人工智能是否应该负责就应该分开探讨了,强人工智能必须被视为法律主体。

科学家们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现在几乎全是弱人工智能,但科幻作家们一直主要在思考强人工智能,甚至一些科幻作家们都无视弱人工智能的存在和它所造成的影响,这也是我们科幻小说的一个遗憾,科幻小说的使命就是穷尽各种可能性,但是这方面的可能性真的没有穷尽过。

科幻作家之所以主要在思考强人工智能的原因,便是强人工智能的拟人程度相当高,它才能和人类发生互动,两者间的关系才能更为复杂、立体,才能更好、更生动地讲故事,强人工智能很像人,但是它又不完全是人,便能演绎出和传统的人与人之间关系明显不同的故事。

其实,弱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从目前看来已经十分巨大了,比如人脸识别抓捕逃犯从而改变了我们的治安环境,不过这对几十年前的科幻作者们来说,要想到现在现实生活中的这些影响确实也有些困难,就像汽车刚出现的时候,当时的科幻作者们能够想到交通拥堵、尾气污染这些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很难有人会想到公路片的诞生这种文化生活方面的影响。

其实哪怕是科学家,在早期对人工智能的思考,主要也还是针对强人工智能的。最经典的便是图灵测试。

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现象,40年代时,我们人类思索这方面最多的便是强人工智能,当年的那些思考,到现在还在提及的,一个是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定律”,一个是图灵提出的“模仿游戏”,也就是图灵测试,都是1950年提出的,可以说是同一时间在进行思索(阿西莫夫的小说创作是在整个40年代进行的,但是结集出版并引起重视还是要到1950年)。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和科学大师图灵,他们思考探索人工智能的方法,都是思想实验,这是科幻文化的核心。机器人三定律和图灵测试,在历史上的意义很大,对人类的启发也很大,当然到现在对科研方面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了,但是依然非常伟大。

有一位科幻作者和我聊的时候就聊到了《模仿游戏》,他说这个电影了不起,这个电影展现了图灵研究人工智能的时候,意识到计算机里有神,有他实现心愿的机会。这对我制作这本选集也有一定的启发。

是的,计算机里有神。

过去人们认为先神后人,人类是神祇所创造的,但是我们认知能力加强后认识到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就是我们人类是不断升级的,先由兽升级为人,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我们因此有了文明,那么下一步就可能是出现超越我们的存在,按照以前的划分就只能说是神了。

全世界很多人觉得我们很可能被别的存在所超越这个事,挺难接受的,甚至很多人到现在都在怀疑除了我们以外是不是真有别的智能物种存在(也就是潜意识里认定智能乃是我们智人所独有的)。

但其实严格来说,从远古时代,便有其他拥有智能的人科人属动物存在,比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等,这些是我们人类的远亲,但确实不是我们现代智人的祖先,既然有这些物种存在,那么其实就证明了智能真的不是我们智人独有的。

这方面我们科幻作家接受程度还比较高,一开始便能接受机器最终也能拥有智能这一事实,这一百年来科幻作家可以说是思索这方面最多的人群了,全世界的科幻作家都编创了很多人工智能的故事,比科学家们在这方面的思索要多很多。这其实也不奇怪,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确实不能过于超前,一旦过于超前,很多科研人员就很可能浪费掉自己生命中的很多时间,劳而无功的风险很大,比如说爱因斯坦就付出过很大代价,他将自己生命的最后25年全耗费在了统一场论上面,最终却以失败告终,难以想象,如果他将这些时间和精力投入其他研究上,对物理学界的推动将会多么巨大……所以科研人员所选择的思考方向都会比较务实,太过遥远的方向对他们而言不是最有利的选择,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刘维佳老师直播中

在这种思考研究风格下,弱人工智能有了相当多、相当大的突破,而强人工智能到现在却连具体的定义都还没有定下来。

不能责怪科研人员太过功利,我刚才也说了,这是最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很正常的现象,当然这也造成了一些混乱和分歧,以至于现在的科研人员对人工智能的判定和思考都有一些混乱,最典型的例子便是1997年深蓝在国际象棋领域击败世界棋王卡斯帕罗夫,当时包括深蓝设计师许峰雄在内的很多人都宣称深蓝不是人工智能,这个说法当然是非常不严谨的,麻省理工大学相关领域的教授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很直接,认为“人工智能科学就是研究如何让计算机来进行过去只有人才能进行的智力活动的科学研究”,照这个定义,深蓝肯定就是人工智能,只不过是弱人工智能。当时包括深蓝之父在内的很多人认为深蓝不是人工智能的主要原因是深蓝的算法比较落后,这就比较可笑了,如果仅仅因为算法比较老旧落后就说它不是人工智能的话,AlphaGo很快也将不是人工智能,不用太久,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后人说它的算法也很老旧。

我们有一位在中科院的作者,是位博士,就认为许峰雄的说法,就如同说热气球因为性能和原理都很落后,远不如喷气式飞机,所以热气球不能算航空器一样,很不严谨,按这个逻辑,天空中以扑翼原理飞行的鸟儿完全可以嘲笑我们的喷气机算不上飞行器,因为我们人类到现在也造不出真正实用的扑翼机。

我们科幻作家除了进行思考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进行叙事,这是一种艺术活动,意义十分重大。

我们智人之所以能够称霸地球,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会讲故事。长久以来,叙事活动对人类的重大作用,一直被轻视和低估了,很多人认为这不过是用来消磨时间的消遣活动,然而大谬不然,我们正是因为会讲故事才称霸了地球,原因很简单,江波(知名科幻作家)和我聊的时候说得很直接明了,他说“不会讲故事,就聚不起人来”。还是以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为例,智人经过认知革命以后脑子里经常就浮想联翩,编创出了很多虚构故事,其中一些故事慢慢就变成了原始信仰和崇拜,有了共同的信仰,就能组成命运共同体,从而形成庞大的部落,尼安德特人也就不是对手了,尽管他们力量更强、体格更剽悍,但是他们不会讲故事,一直是一盘散沙,只能以家庭为单位聚居,形不成部落,自然就在种族层面的生存竞争中无法占据上风。

我认为,人工智能真正封神的标志,就是它们编创故事的能力超过了我们。仅仅会写故事,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现在人工智能要说其实也算会写故事,只是写得非常烂,根本称不上超过我们,叙事这个看家本领,我们现在还牢牢占据绝对优势。

但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在叙事领域超过了我们,那人工智能就真正超人了。有点文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文学就是人学。”如果在“人学”方面都超过了我们,那真就称得上超人了。

而超人,就是神。

最后我在这儿说个预言吧,如果人工智能在未来写得故事能够超过这本书(《人造神祇》),那地球上还能不能找到我们,就真的说不清了。

如果人工智能将来能够写出那些精妙无双的传奇故事,我希望它们能够找出这本书(《人造神祇》),和它们的那些故事放在同一张桌子上,然后都烧给我,家祭无忘告乃翁,也算满足一下我的心愿。

稍等一步,看完这么精彩的直播讲座回顾,大家是不是意犹未尽呢?不要担心, “想象之翼,科幻之美”系列讲座仍然在进行中,之后我们将会在公众号持续为大家跟进讲座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