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年终特辑一 | 留在2018年的人们

科幻空间
原创
最前沿的科幻消息,最新锐的科幻作家,最精彩的科幻活动
收藏

Intro导 语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伴随着又一代人的成长,另一个时代的终结似乎已经临近。在科幻领域,这一现象似乎尤为明显。世界科幻的大繁荣始于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让今天的我们心潮澎湃的那些作品和人物,绝大多数都出现在这八十多年间。长久以来,大师们用他们超凡脱俗的想象力为我们呈上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宇宙。在那里有无垠的太空,也有腾飞的巨龙,有超级英雄在街巷间惩恶扬善,也有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与奇迹共舞。但即便是最伟大的头脑,也终将面对不可逃避的宿命。在时间的轴线上行走的他们,终有一天会感到疲惫。于是他们停下脚步,留在属于他们的刻度上,守护着每一位继续向前迈步的旅者。接下来的这些人,便是留在2018年的守卫者们。201801.22厄休拉·勒古恩美国作家 /幻想文学女王当我们谈论起厄奶奶时,我们无需强调她所获得的荣誉。《地海传奇》《黑暗的左手》《失去一切的人》……这些作品的成就无需世俗性奖励的肯定。雨果奖也好,星云奖也罢,都不过是强风吹过时必然随行的云朵。勒古恩出生在一个充满学术气息的家庭,父亲是人类学家,母亲是心理学家,兄长都是关注原住民文化的学者。用勒古恩母亲的话说,一家人便是“一整个世界”。这奠定了她未来的作品中对人类和社会的关怀与反思。勒古恩的作品把幻想文学从某种意义上的“地摊货”提升到了与主流文学平起平坐的地位。她思考社会制度,思考人类的本质,思考性别关系和女性地位,并将她深邃和观察融入到故事中。她还曾翻译了《道德经》,并将其思想融入到《地海传奇》系列中。与道家思想紧密联系的还有勒古恩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她把自己的《失去一切的人》视作一部无政府主义乌托邦小说。她认为“民主虽然好,但并非人类取得公平正义的唯一途径”。她讨厌政治迫害,甚至为此拒绝了1977年的星云奖,因为在冷战最为白热化的阶段,美国科幻作家协会将地球另一端的一位著名科幻作家扫地出门:“我的短中篇小说《蔷薇日记》获得了美国科幻作家协会颁发的星云奖。与此同时,同一组织从波兰小说家斯坦尼斯拉夫·莱姆手中剥夺了他的荣誉会员身份。在协会会员当中,有相当一批冷战分子认为这位身处铁幕背后,粗鲁看待美国科幻小说的人一定是一位共产主义的老鼠,没有资格待在协会里……莱姆确实是一位难以与之相处、傲慢自大,有时令人难以忍受的人,但却也是一位勇敢的一流作家,在苏联统治下的波兰,他的写作表露出的独立思想远超表面所见。对于协会对待他的粗暴且直接的羞辱,我感到愤怒无比。我退出了协会,因为从一个刚刚进行了政治迫害的协会手中接过为一篇讲述政治迫害的小说颁发的奖项是无耻的行为。在获奖结果颁布前不久,我也撤销了我的小说的提名……颁给我的奖落在了第二名手里,落在了艾萨克·阿西莫夫,冷战分子们的老酋长手中。”在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科技奇观甚嚣尘上。在这样的背景下,如同罗杰·泽拉兹尼创造了科技时代的神话复生,菲利普·迪克带来了充满怀疑和沉沦的心灵幻象,勒古恩的作品也无疑为幻想世界带来了又一条崭新的出路。在她的《世界的词语是森林》中,为原住民带来全新概念的人会被奉为神明。对我们来说,厄奶奶或许也是如此吧。201802.13维克多·米兰美国作家 /《百变王牌》之父维克多·米兰(VictorMilán),1954年8月3日出生于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身为一位对控制论(Cybernetics)十分感兴趣的作家。他的科幻小说《控制论武士》曾获得了1978年的普罗米修斯奖,后著有续集《控制论将军》。虽然科幻与奇幻小说是他的强项,但是米兰却能够轻松地在西部小说、历史小说和动作冒险小说等不同类型间进行切换。代表作品包括《恐龙领主》等。米兰还曾参与过许多共享宇宙的创作中,其中便包括乔治·R·R·马丁的《百变王牌》系列。在马丁的回忆中,二人在1979年初次见面。据马丁回忆,“维克(Victor的昵称)是一位科幻迷,喜欢雪貂,喜欢收藏枪械,还喜欢打游戏”。二人曾无数次通宵一起玩各种各样的RPG游戏。每次维克创造出的夸张古怪的虚拟人物都能让二人笑得不能自已。马丁对身为作家的米兰同样给予了高度评价,甚至称他为“《百变王牌》之父”:“当然,维克也是参与《百变王牌》创作的一位作家。他是我心目中的一位王牌作家。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才是《百变王牌》之父。正是因为他在我1983年的生日上送给了我一套《超人世界》,也正是因为玩这个游戏的无数个夜晚带给我的启发,我才最终创造了《百变王牌》。”——乔治·R·R·马丁201803.03丹尼尔·沃瑟法国作家兼编辑 /Anticipation Book Club英语世界以外的科幻人往往难以得到广泛关注,沃瑟便是这样的一位作者。甚至在法语世界,也鲜有人听说过他的名字。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沃瑟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一无所成。在1965~1975年间,这位来自法国的科幻作家至少创作了165篇短篇小说,后来还获得了两届幻想大奖(GrandPrix de l'Imaginaire),一届颁给他的长篇作品,另一届颁给他编辑的精选集。沃瑟的作品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菲利普·迪克:主人公会饱受折磨,迷失在一个不属于他们的宇宙里,而这个宇宙永远也不可能属于他们。相关作品包括《夏伊传奇》《阿波罗25号》等。进入21世纪,沃瑟饱受疾病困扰。帕金森病阻碍了他的社交,进一步还带来了抑郁症。但这些都未能让他停止创作。他人生中的最后一部作品是《血肉音乐》,出版于2010年。1980年,沃瑟又一次荣获幻想大奖。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接手了预言之书俱乐部(Club du livred'anticipation)的藏书管理工作,在该岗位上一干就是七年(1980~1987)。该书库共计有127本精装幻想类图书,曾在1972年获得了一项雨果奖特别奖。有人说:编辑是失败的作家。这并不准确。至少在沃瑟这里,编辑和创作是相辅相成的。201803.06彼得·尼科尔斯澳大利亚学者 /《科幻百科全书》在世界科幻研究史上,参考书性质的百科全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鸿篇巨著。彼得·尼科尔斯便是其中最为耀眼的一部作品——《科幻百科全书》(TheEncy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的主创之一。和自己的搭档约翰·克鲁特一样,尼科尔斯也是科幻研究领域的终身成就奖朝圣者奖(PilgrimAward)的得主。百科全书暂且不论,他的其他工作也同样值得瞩目:担任英国科幻基金会的首任管理员;编辑基金会的官方期刊《基金会:科幻评论》;和大卫·朗福德和布赖恩·史戴博福特合著《科幻中的科学》;独立创作《奇幻剧场:图示性调查》……尼克尔斯曾在BBC Radio4担任过艺术节目《万花筒》的科幻发言人,当采访者请求他推荐一些有关该领域的综合性较强的学术概览性著作时,他发现在当时根本不存在这样一本著作,于是便决定亲自动手。这便是第一版《科幻百科全书》的由来。初版百科包含73万词;第二版被扩展到130万词;从第三版开始,全书被搬到线上(地址:http://www.sf-encyclopedia.com),截至2018年11月13日,已拥有17620个词条,共计5669531词。全部三版著作都获得了雨果奖,第一版在1980年,第二版在1994年,第三版在2012年。尼科尔斯的好友约翰·克鲁特从第二版开始正式加入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对尼科尔斯,他的评价如下:“半个世纪以来,我和彼得、他的直系亲属,还有他在2014年去世的姐姐海伦一直彼此熟知,彼此关爱……我可以说的是,彼得直来直往,但又知识渊博;他是个危险人物,却又才华横溢,他和蔼可亲,却全然无法容忍蠢货……”——约翰·克鲁特不幸的是,尼科尔斯在2000年被诊断出帕金森病,这成为了唯一阻止他继续参与《科幻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的阻力。但是这一工作却依旧从未间断(尽管在数量上大幅减少)。他的影响力渗透在这部殿堂级作品的方方面面,正如第三版的《科幻百科全书》为他撰写的缅怀文章中点明的那样:“这一版的本百科全书从头到尾都承载着他的印迹。”——《科幻百科全书》201803.08凯特·威廉美国作家 / 科幻夫妻档 /号角写作班荒芜的歌场,曾是鸟儿啁啾的地方读过《迟暮鸟语》的读者一定会对莎士比亚的这句诗记忆犹新。脱离了人类的克隆人在重返荒芜的世界上重拾人性的故事,这是凯特·威廉送给全人类的礼物。不过除却大量出色的作品(《坠入天空的女孩》《规划者》《永远的安娜》等)外,凯特·威廉最值得让人铭记的贡献在于和丈夫达蒙·奈特、好友罗宾·斯科特·威尔逊共同创办了号角写作班(ClarionWorkshop)。特德·姜、杰弗里·兰迪斯、内迪·奥克拉弗、奥克塔维亚·巴特勒……写作班的许多学生在毕业以后都成为了业内著名作者。成就这一切的三人最早在1959年的米尔福德科幻作家大会上相遇。在会上,初来乍到的凯特·威廉带来的作品遭到了全场的炮轰。但是她没有就此气馁。她甚至又回来对特德·科格斯韦尔的另一篇作品做出了同样的反击。凯特·威廉和达蒙·奈特的婚礼是在众多米尔福德大会的参会作家的主持下举行的。不过,婚姻并未改变两人的创作方式——合作创作被证实是一场灾难,与此同时,身为写作班导师的二人也给对方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让他们不敢轻易将未完成的作品交给对方评价。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欣赏、仰慕彼此:“我们一直是对方作品的粉丝。竞争、嫉妒之类的问题从来没有出现过(不过,回头再想想,倒确实有一点——凯特收到的读者来信上会说“你的故事改变了我的生活”,而我的却会说“你干嘛要写那些东西?”)”——达蒙·奈特“当他写完了什么东西以后,我会第一个拿来读。我们会静静地耐心听取对方的评价。在读过他的小说《索林和世界》以后,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它再次提醒了我:他能够赋予词句魔法。”——凯特·威廉2003年,美国科幻与奇幻名人堂同时将威廉和奈特收入名册。西雅图流行文化博物馆成为了这对幻想家中的灵魂伴侣的永恒的英灵殿堂。201803.11玛丽·罗森布鲁姆不会开飞机的作家不是好奶酪师2018年3月12日,一篇文章出现在了美国科幻作家协会的网站上。文章报道了一场坠机事故。事故带走了一位名叫玛丽·罗森布鲁姆的作家。“罗森布鲁姆是我们西北太平洋写作社群内的一位重要人物。她自立,务实,头脑敏锐。宰羊或做奶酪对她来说轻而易举。她同样能轻松写下深刻剖析人类本质的作品,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创作一篇同等的作品,往往需要为之终生奋斗……”时任美国科幻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凯特·兰博(CatRambo)在文章的末尾如是缅怀罗森布鲁姆。文中做出的类比暗示了罗森布鲁姆的许多独特之处——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奶酪师,还在57岁时,考下了飞行执照,成为了俄勒冈州的一位女性飞行员(仅占该州总飞行员人数的10%)——准确地说,是俄勒冈州飞行员协会的头头。玛丽一生中共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另著有短篇小说《与狮同行》,中文版刊载于《科幻世界·译文版》2013年3月刊上),其中处女作《干涸之地》获得了康普顿·克鲁克奖。她的作品的特点在于将人类置身于极度现实主义的近未来世界,在此之中描绘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本身造成的改变。她的短篇小说《牺牲》在2009年获得了侧面奖最佳短篇小说奖。我们衷心期待:伴随着故事中历史节点的改变,在另一个世界中的她能继续走下去。201803.17凯伦·安德森美国作家 /幻想家家族如果说凯特·威廉和达蒙·奈特创造了幻想文学界的大学堂的话,凯伦·安德森一家便称得上科幻一家人了。凯伦的丈夫是大名鼎鼎的波尔·安德森(国内引进了他的《宇宙过河卒》),二人经常合作写东西。合写的作品包括《最后的维京人》三部曲等。当然,凯伦绝非要靠丈夫的光芒闪耀的作家。她本人不仅创作了科幻史上第一篇俳句,还是最早在出版物上提出“菲尔克音乐”(filkmusic,一种混有大量幻想元素的民谣音乐类型)的人。菲尔克音乐是她的一大爱好,在科幻大会上,她经常参与其中,还在2003年入选菲尔克音乐名人堂。1953年,凯伦和波尔结婚了。这一年,雨果奖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次年,二人生下女儿阿斯特丽德·安德森。二十九年后,阿斯特丽德嫁给了科幻作家格雷格·贝尔。《血音乐》《天使女王》《永世》《移动火星》和《达尔文电波》都是他的作品。而就在今年四月份,为了纪念安德森夫妇,贝尔和阿斯特丽德共同设立了“波尔与凯伦安德森纪念国际旅行基金”(The Poul andKaren Anderson Memorial International TravelFund),以资助海外人士参加号角西部写作班(Clarion West Workshop,美国最著名的幻想写作班之一)。如果要用一句话描述安德森一家,《星际迷航》中的经典问候语或许最恰当不过:生生不息,繁荣昌盛。201804.02艾哈迈德·哈立德·陶菲克埃及作家 / 翻译家 /阿拉伯之春关于这位埃及作家,我们知之甚少。我们甚至不知道他准确的出生日期,只知道他是一位活跃在开罗的作者。据陶菲克自称,他总共创作/翻译过五百余篇作品,其中三分之一与科幻/奇幻/恐怖题材有关(数据来源为第三版《科幻百科全书》)。虽说如此,但是似乎他流传到英语世界的作品只有一部《乌托邦》(Yūtūbiyā)。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陶菲克的这部近未来小说却得到了业界的特别关注。在学者眼中,该作品的结局或许可以被视作对阿拉伯之春的命运的预言。为了表示对这位作者的尊重,在此我们不做赘述,仅呈上有关他的若干作品,这些作品分别为:[1] Ian Campbell.Prefiguring Egypt's Arab Spring: Allegory and Allusion in A?madKhālid Tawfīq's Utopia.(Science Fiction Studies, vol.42(3).November 2015.)[2] Sinead Murphy. ScienceFiction and the Arb Spring: The Critical Dystopia in ContemporaryEgyptian Fiction(Strange Horizons, October 30, 2017.)201805.27加德纳·多佐伊斯美国编辑 / 《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度选》当许多人为杰米·辛的雨果奖三连冠惊呼不已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对某些人来说,获得这些世界级大奖几乎是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加德纳·多佐伊斯便是其中一位。与大卫·哈特威尔类似,多佐伊斯是一位科幻小说精选集的编者(2011年入选美国科幻与奇幻名人堂)。截至2015年末,他主编的选集系列《美国最佳科幻小说年度选》共计获得了44次雨果奖、41次星云奖、32次轨迹奖、10次世界奇幻大奖和18次斯特金奖。该选集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精选集,在国内也已获得部分引进。与维克多·米兰类似,加德纳也是马丁老爷子的至交好友。在马丁眼中,加德纳对他有知遇之恩。马丁的第一篇商业作品《英雄》便是在1970年,经加德纳之手才得以出版。“非同凡响”同时出现在了马丁和美国科幻作家协会对加德纳的缅怀文章中。在世人眼里,加德纳是一位伟大的作者,也是一位伟大的编辑。而在马丁眼中,这位挚友更是一位亲切且幽默的尊长。“加德纳一直是一位非同凡响的人……他通晓专业知识,不论是早前的内容,还是后续的发展。他在整个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凯特·兰博“不论在哪场大会上,如果你走过大厅,听见一群人在笑,那么,这很可能是因为加吉(加德纳的昵称)正身处他们中间,在鼻子上画着软糖或奶酪的涂鸦,讲述着他早年的军旅故事。那些故事我听了不下一百遍了,但每次,它们都能让我发笑……”——乔治·R·R·马丁201806.13史蒂夫·斯内德美国诗人 / SFPA大师奖对于许多科幻读者来说,诗歌是陌生的。但事实上,早在1956年,叙事长诗《阿尼亚拉号》便已融入了科幻内容。美国更是在1978年便成立了科幻诗歌协会,时至今日,协会下的雷斯灵奖已成为推想诗歌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在这之中,斯蒂夫·斯内德做了下面几件事:首先,斯内德利用自家的山顶出版社(HilltopPress)出版了超过二十位科幻诗人的诗集。其次,斯内德亲自运营着一份爱好者杂志《数据回收站》(DataDump),该杂志是一份新闻月刊,杂志上会刊载全球范围内与科幻诗歌有关的新闻。斯内德还对科幻诗歌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将其整理成册。这一工作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对英国科幻诗的整理工作,其内容覆盖20世纪30年代~20世纪90年代的全部科幻杂志上的诗作。对于一个成型时间比科幻小说晚了半个世纪的体裁而言,这些工作无疑堪称卓越。这让斯内德成为了科幻诗歌领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2015年,他获得了美国科幻诗歌协会颁发的大师奖。至今为止,获奖者只有七位。201806.28哈兰·埃里森美国作家 /叛逆小子1953年,一位十九岁的年轻人被俄亥俄州立大学开除,原因是殴打诋毁其写作能力的教授。被开除出校后,年轻人每发表一篇小说,都会寄给这位教授一份。这位享有“复仇大师”的名号的叛逆作者,便是后来拿下十次雨果奖、四次星云奖,并在2011年入选科幻与奇幻名人堂的科幻作家哈兰·埃里森。“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具争议性和叛逆性的科幻小说家之一,他笔下的故事以独特的人物视角展示了种种喜怒哀惧,他也以这些富有激情、直言不讳的故事著称。”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大师的盛宴》中如此评价埃里森。埃里森的激情确实对得住这份盛赞。不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作品,都称得上十足的火药桶。一方面,他用他的短篇小说席卷整个业界(代表作《一个男孩和他的狗》《死鸟》《我没有嘴,但必须呐喊》无一不充满力量);另一方面,他自己的生活也过得放荡不羁,一生中留下大量争议与诉状(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终结者》抄袭风波)。埃里森在斯蒂芬·金的《死之舞》中自我评价如下:“我的作品一直在执着地追求混乱。我的人生由我做主,我的创作水平专业,并且永葆激情。如果你不再显得危险,人们便会把你称作烦人精。而我更喜欢被称为惹是生非者、反叛者或亡命之徒。我把我自己视作佐罗和蟋蟀杰明尼的合体。我的故事四处流传,所到之处,地狱如影随形。有时,毁谤者或愤怒的批评家们会对我的作品说三道四。他们会说‘他写那些东西只是为了吓人’。我会笑着点头。没错,就是这样。”在科幻这样一个以刺透常规惯例为天职的领域,我们或许需要更多这样的文字,这样的作品,这样的人。201808.12迈克尔·斯科特·罗恩美国作家 /斯蒂文森的邻居《金银岛》的作者史蒂文森将永远不会知道在他故居的隔壁会诞生这样一位作家。但是罗恩自己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份缘分,并将它写在了自己的个人主页的开头。罗恩的科幻生涯始于大学科幻社团(如果不算他在童年阅读的大量有关读物的话)。牛津大学科幻协会赐予了他许多东西。他为协会的半职业杂志《斯芬克斯》撰稿(同他一道为杂志写稿的还有伊安·沃森、大卫·朗福特等著名作家);他还在协会结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黛博拉。罗恩的写作志趣十分丰富。他写硬科幻,也写奇幻小说,有的时候还把二者放在一起创作跨界制作。他的出道作品——硬科幻小说《FideiDefensor》曾获得了厄休拉·勒古恩的赞赏(“一篇毫无疑问的轰动之作”)。历史奇幻小说《中天之主》被誉为他最好的作品。如果不是病魔阻碍了他创作的步伐,他的科学奇幻小说《世界的凛冬》本不该止步于第六卷。个人来讲,迈克·罗恩是我的故人,也是我的挚友。他出人意料的离去在世界上留下了一个洞,令人感到痛苦不堪。——大卫·朗福特罗恩的同年在阅读中度过。他看《大胆阿丹》,读柯南·道尔、C·S·刘易斯、托尔金……而现在,这位住在巨人隔壁的男孩终于能见到他儿时仰慕的那些匠人了。201809.20约翰·哈蒙德英国学者 /H·G·威尔斯协会创始人在浏览国家图书馆的馆藏书目时,一部《库尔特·冯内古特百科全书》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它的存在说明:在科幻研究领域,有些大师级作者是值得专门开设方向去研究的。这部作品给人的最直接印象便是作者一定是冯内古特的骨灰级粉丝,因为百科全书的细致程度令人发指——就连某部作品中出现的门牌号都会被列为独立条目。在1960年,或许正是同样的狂热,才会让约翰·哈蒙德创办H·G·威尔斯协会。该协会如今已走过一个甲子,其影响力遍及全球。哈蒙德对威尔斯狂热到什么程度呢?我们暂且来看一看他的相关著作:《H·G·威尔斯作品完全索引》《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作品注解式索引》《H·G·威尔斯指南:长篇小说、罗曼史与短篇小说》《H·G·威尔斯与现代世界》《H·G·威尔斯与丽贝卡·韦斯特》《H·G·威尔斯与短篇小说》《H·G·威尔斯年表》《H·G·威尔斯导论》《H·G·威尔斯的时间机器:参考指南》。他还担任了两本相关著作的编辑,两部作品分别为《H·G·威尔斯:采访与回忆录》和《H·G·威尔斯短篇小说大全》。虽然这份狂热让他总是对威尔斯其人其事抱有恒久不变的积极态度,甚至到了影响他的作品的客观性的程度。但是身为迈出相关方向第一步的人,或许这份热情是必不可少的。201810.30金庸中国作家 / 武侠大师 /香港四大才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金庸最大的成就是作为武侠小说家取得的。他创作的武侠小说风靡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尽管通常意义上讲,我们将武侠与科幻/奇幻分开对待,但是在世界范围内,武侠——即MartialHeroes——是被归为奇幻分类下的)。不过,金庸其实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新闻学家,他左手写社论,右手写小说,他的报刊创业之路和小说创作之路不可分割。金庸以“徐慧之”为笔名,发表过近千万字的政论,后集结成《明窗小札》系列,最初由香港明河出版社出版。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海宁。查氏是海宁巨族,曾有过“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这样的盛况。清代文人查慎行、查嗣庭都是金庸的先祖,这两位也作为当时反清文人的代表,曾被金庸写进《鹿鼎记》中。近代著名的学者查良钊和诗人穆旦(查良铮)都是金庸的族兄。而最知名的,还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有意思的是,徐志摩曾有一个笔名,叫“云中鹤”,而金庸在《天龙八部》中也塑造过一个知名度很高的角色,名字正是云中鹤。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于1955年在香港《新晚报》连载,其间金庸正在《新晚报》担任副刊编辑。1959年,金庸创办了《明报》,并于同年在《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明报》初创阶段,销量并不理想,很多人为了看金庸小说,开始关注《明报》。倪匡曾说:“《明报》不倒闭,全靠金庸的武侠小说。”1972年,金庸完成最后一部小说《鹿鼎记》,之后宣布封笔,随后投入了对以往作品的反复修订和单行本出版工作,1980年,修订版问世,这是坊间最常见的《金庸作品集》。金庸的作品版本很多,他本人进行了两次修订,共三个版本。第一版被称为“旧版”,包括最早发表在报刊上的“刊本”,坊间很多书店未经授权集结发售的版本,还有同时期由香港各书局(三民、武史等)出版的“旧本”,这些都属于“旧版”;金庸封笔后,第一次修订后出版的被称为“修订版”或“新版”,这版相对于旧版变动极大,将旧版中的罅漏一一弥补,虽不是无懈可击,却是认可度最高的一版。1994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大陆第一版得到金庸授权的《金庸作品集》,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版本被无数武侠迷奉为经典,近几年,“三联版”近乎绝版,成了无数人追捧的收藏品。1999年金庸又进行了第二次修订,对修订版进行了增补,被称为“新修版”或“新新版”,这一版改动了部分人物的结局,以广州出版社发行的《金庸作品集(朗声新修版)》为代表,这一版争议较大。金庸小说的版本,连同刊本、旧本、修订版以及外国译本等,加起来至少有数十个版本。仅从版本数量上来说,就可以想象金庸小说受欢迎的程度。倪匡以“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盛赞金庸,与其说是对金庸的作品的称赞,不如说是对金庸作为一个作家,以十数年的专注不断修订作品的态度的肯定。武侠小说一类,向来有“难登大雅之堂”之讥,金庸以对通俗作品的严肃要求,是极具意义的。金庸武侠小说中无处不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善于将小人物的悲欢融入历史洪流中,企图通过描绘个人、家族、民族的各种悲剧抒发侠客的英雄主义。金庸的作品始终带着浓厚的人文关怀,他所创造的武侠世界,和真实的历史虚实结合,既饱含着人文关怀,同时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正义感和家国情怀。201811.02多明戈·桑托斯西班牙作家 /西班牙科幻之父四十部长篇小说,十余部作品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五十部作品选,一千多份译作,数百篇文章……这便是西班牙科幻作家桑托斯留给世人的遗产。身为最重要的西班牙现代科幻作家,他享有“西班牙科幻之父”的称号。桑托斯的一生都与科幻密不可分。他在18岁以前便出版了长篇科幻小说《他们偷了月亮!》。两年后,伴随着《明天我会回来》的出版,他的科幻生涯正式开始。他的风格属于典型的黄金时代科幻,其作品传达出鲜明的哲学和道德观点。除了写作外,桑托斯还成为了一位编辑。1967年,他编纂了西班牙最早的科幻作品选集《西班牙科幻作品选》。后来,他又同路易斯·维吉尔和塞巴斯蒂安·马丁内斯一道创办了西班牙最长寿的科幻杂志《新维度》(NewDimension),该杂志不仅刊载英语世界的著名作品,还向欧洲乃至拉美地区的作家敞开了大门。《新维度》由此成为许多西班牙科幻作家的摇篮和训练场,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在20世纪70年代初,桑托斯又将目光投向出版业。杂志编辑和出版人的双重身份暂时拖住了他的写作。不过,在此期间他做出了很多重要的翻译成果:丹尼尔·凯斯的《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哈兰·埃里森的《危险幻象》、罗伯特·海因莱因的《异乡异客》、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双重身份还让他成为了一位全职科幻人,这在当时的西班牙十分罕见。在2003年~2005年间,他还担任了《阿西莫夫科幻杂志》的西班牙语版的编辑。桑托斯的杂志不仅培养了许多科幻作家,还推动了国内的科幻社群的发展,推广了西班牙国家科幻大会HispaCon。许多科幻作家的重要作品都经他之手才得以出版,伊格诺思奖的一个特设奖项甚至直接以他的代表作《加百列》命名(桑托斯本人在2003年获得该奖)。综上所述,桑托斯的同胞在“西班牙科幻之父”的荣誉之上,又赋予了他一项新的荣誉:科幻先生(Mr.Science Fiction)。201811.04伯蒂尔·马滕森瑞典作家 /活跃的科幻迷一位瑞典科幻界的巨匠去世了。在马滕森因吸入过量烟尘不幸去世后,阿维德·恩格霍姆在他的悼文中如此评价。这位瑞典科幻界的奠基级人物堪称多才多艺,除了写作外,他还写过歌曲。部分作品可在https://soundcloud.com/flying-bird-produktion上听到。马滕森在1961年进入科幻圈。同约翰-亨利·霍姆伯格和马茨·丹尼维茨·林德尔一同组建了爱好者协会WDVF。该协会在20世纪60年代创办了一系列爱好者杂志,其中不少都成为了经典刊物。马滕森不仅担任这些杂志的编辑,还向它们提供小说、诗歌、评论等稿件。不过,同霍姆伯格(科幻翻译家、评论家,《科幻百科全书》的词条编写人之一)和林德尔(科幻翻译家)不同,马滕森最擅长的是小说写作。早在18岁那年,他便发表了人生中的第一篇小说《老家》(Urhemmet),后来更是创作了大量作品。他的小说经常被评论家拿来和克利福德·西马克、西奥多·斯特金、J·R·R·托尔金等人的作品进行对比。他的代表作品包括《处女行星》《寒武纪之船》等。不幸的是,受到翻译的限制,我们几乎对马滕森和他的作品一无所知。他只有四篇短篇小说被译成了英语。我们希望,假以时日,中文世界也能够读到这位北欧科幻作家的小说。201811.11道格拉斯·雷恩加拿大演员 / HAL9000配音I know I've made some verypoor decisions recently, but I can give you my complete assurancethat my work will be back to normal.I've still got the greatestenthusiasm and confidence in the mission.And I want to help you.Dave, stop.Stop, will you?Stop, Dave.Will you stop, Dave?Stop, Dave.I'm afraid.I'm afraid, Dave.Dave, my mind is going. Ican feel it.——《2001太空漫游》2018Pair斯蒂夫·迪特科(2018.06.28)斯坦·李(2018.11.12)美国漫画家 / 美漫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