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大年初一 云游地博:中国地质博物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一座地质博物馆,就是一段地球的发展史。大年初一到初五,新华网小编带你云游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地质博物馆。探访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聆听奇珍异宝、史前生命浓缩的地球科学故事。

大年初一逛胡同,

百年地博享盛誉,

科研精神薪火传,

见证地学发展史。

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首家公立自然科学博物馆。100多年来,在与中国现代科学同步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文化遗存,以典藏系统、成果丰硕、陈列精美称雄于亚洲同类博物馆,并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博物馆收藏各类地质标本,涵盖古生物、矿物岩石、珠宝玉石等各个领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科研价值和观赏价值,其中有驰名中外的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化石,北京人、元谋人等古人类化石,蓝铜矿、辰砂、辉锑矿、香花石、黑柱石、磷氯铅矿、白钨矿、锡石等中国特色矿物,“水晶王”、萤石等令人震撼的国产巨型矿物晶体,世界罕见的铬钒钙铝榴石(沙弗莱石,重达144.45克拉)、托帕石猫眼(4172.55克拉)、方柱石猫眼(886.4克拉)等巨型宝石。

中国地质博物馆正门右前方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块堪称“镇馆之宝“的巨型水晶晶体。这块水晶高约1.9米,宽约1.7米,厚1米多,重达3.5吨,1958年夏挖掘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库北村。在它之前,我国还从没有发现过如此巨大的水晶晶体,因此被誉为 “水晶王”。 “水晶王”外观酷似一座晶莹剔透的“金字塔“。实际上,它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其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巨型水晶的生长的条件十分苛刻,必须具备足够的生长空间,适合的温度、压力条件,丰富的物质来源,这是水晶晶体形成与不断生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像“水晶王”这样的巨型水晶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开展藏品科学研究的同时,中国地质博物馆也长期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矿物岩石学、宝石学和博物馆学的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早期脊椎动物学、昆虫学以及辽西热河生物群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博物馆以系统精美的宝石陈列,独到的宝石研究成果,持续的社会推广活动,带动和引导了当代中国宝石科学研究和知识普及。

 

科普中国中央厨房

新华网科普事业部

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

联合出品

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