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科学没有捷径可走”——游效曾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游效曾是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很有寓意,是取“效法先贤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意来命名。人如其名,纵观游效曾的一生,与化学结缘几十载,他都始终保持严谨,为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游效曾与化学的缘分始于1949年,这一年,15岁的游效曾就读于南昌联立一中。在一节化学课上的酸碱滴定实验中,他目睹了溶液在加入了一滴指示剂后,仿佛被施了魔法般的奇异色彩变幻。这样神奇的化学现象在游效曾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他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迷恋。

1951年,游效曾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4年后,游效曾由于成绩优异被推荐至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之后留校当助教,师从李方训院士,从事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其间,游效曾还负责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独立主讲《物质结构》和《结晶化学》等化学系基础课,打破了专业界线,奠定了深厚的化学基础,开拓了广博的知识面。

1980年,他作为国家教委选派的早期访问学者赴美进修。一到美国,游效曾就觉察到我国在配位化学和无机化学领域与世界的差距。“我把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间抢回来!”他暗暗咬牙,如饥似渴地做实验,常常用功到夜半。为了让我国尽快引进科学前沿知识,游效曾组织翻译了美国、英国研究生必读配位化学领域的新专著,大大促进了我国无机化学教学和研究的多元性。

归国后,游效曾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配位化学研究所”和“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长期指导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学术成果曾两次获得科技部“国家重点实验室金牛奖”,为我国配位化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学术上,游效曾从不肯停下脚步,“精益求精”是他不懈的追求。他惜时如金,任何时候出差开会,在飞机、汽车上,哪怕是去医院做检查,他都要带一份文献在身上,随时阅读,他总说“时间不够,没有时间。”他始终保持着十分朴素的价值观,在他眼里,“科学没有捷径可走”,所以纵然年近八十,视力大不如前,他依旧昼夜伏案,连续修订了自己两部专著。工作量之庞大,内容之艰深,一般人很难体会。

2016年10月28日,游效曾在一次会议上对年轻学者的工作做完最后评价和指导,溘然倒下。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为自己钟爱一生、奋斗一生的化学工作而忙碌。生命逝去了,但是游效曾的事迹早已成为我国科学之路上的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学习。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