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白天,晴,风力三到四级,最高气温37摄氏度……”天气预报每天都会伴随我们左右,只要打开手机、电脑就可以随时查阅准确的预报结果。可你知道我国的天气预报系统是谁、在什么时候、如何建立的吗?说起这个领域的学者,一定会将叶笃正放到前排。
叶笃正作为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由于其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全球变化科学、大气运动适应理论等领域的开拓性贡献,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1916年出生的叶笃正与中国的第一份气候纪录同年。叶笃正进入大学后,在学长钱三强的劝说下,放弃了喜爱的物理,选择了对国家更为实用的气象学。
1945年,叶笃正被公派到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气象学家罗斯贝,成为芝加哥大学大气环流研究团队成员。1950年,叶笃正回国,投身我国大气科学研究机构的筹建工作。祖国丰富的气象资源为叶笃正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当初只有十几个人的科研小组,发展成现在国际知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所。
在超过半个世纪的科学研究中,叶笃正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开创性研究成果。他创立的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至今仍用于天气预报。他和合作者在1953年首先提出东亚大气环流突变概念,并展开了气候突变问题的系统研究,从而揭示了急流突变对季风和雨带变化的影响,对提高我国天气和气候预报的水平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叶笃正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七十余载,他曾代表中国人第一次获得国际气象界诺奖“国际气象组织奖”。他创立的大气运动的适应理论,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做出了重要贡献。2010年5月4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国际永久编号第27895号小行星永久命名为“叶笃正星”。
叶笃正曾坦言科研成功的秘诀:求实、求实、再求实;认真、认真、再认真。“搞科学研究必须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这是每个科研工作者都必须遵循的准则。”2013年10月16日,叶笃正去世了,但他的求实认真,敢于挑战的精神仍激励着我国气象工作者奋勇向前。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