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沈家祥:现代医药工业的奠基人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我对于我的私生活不保存有任何奢望,我的快乐和幸福绝大部分寄托在我的工作上,和全国人民的快乐和幸福是分不开的。为人民的建设事业,我愿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半个多世纪前,沈家祥在日记中写的这句话,也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1921年,沈家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青年时期赴英国留学。1949年,沈家祥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后,拒绝了留英工作机会,回到了祖国,开始药物工业化研究。归国后,在他带领攻坚小组,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研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氯霉素合成方法。沈家祥并不满足于现状,于是又对氯霉素生产工艺进行了重大革新,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氯霉素能够迅速投入生产,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医药工业的发展进入了大规模、成批量生产阶段。

“让中国老百姓吃上便宜药、放心药。”是沈家祥一生的愿望,因此,他的研究内容始终都围绕着国家和百姓的需要而展开。当时甾体激素的品种中,有一个号称“激素之王”的地塞米松,具有非常好的疗效,在当时是“救命”特效药,被称为王牌激素。但其价格昂贵,老百姓用不起。我们如果要自己合成这项新药物,从原料的来源、工艺路线、生产技术等方面都存在许多困难。面对这种状况,沈家祥不畏艰难,用8年时间领导完成了地塞米松的合成研究,让老百姓使用上了放心药、便宜药。

1972年,沈家祥研究合成三烯高诺酮成功,为我国在甾体避孕药方面的第一个新药品种;上世纪80年代起,沈家祥开始丹参化学成分和包公藤甲素合成的研究;90年代,他又以70高龄开始“创业”,领导创建了北京集才药物研究所;2001年,80高龄的沈家祥应邀去天津大学,参与了天大药学院的创建,在建院的前六年多时间里,他不顾年高体弱,始终坚持工作在第一线。

2014年6月,93岁的沈家祥将自己和老伴陈燕娜多年的积蓄一百万元捐赠给天津大学,成立了“沈家祥教育基金”,当时已近期颐之年的沈家祥念念不忘的仍是创新:“我这么做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国家鼓励我们创新、再创新,而我们现在的药物研究与世界水平还有差距。”这项基金实现了沈家祥支持我国药学发展,支持更多年轻人创新的夙愿。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