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未来科学大奖获奖者名单将于9月8日完成评选并向社会公布。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轮值主席田刚接受新华网专访,分享他对未来科学大奖的认识,透露本届未来科学大奖的亮点。
新华网:未来科学大奖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请您谈谈如何保证未来科学大奖的公信力和专业性?
田刚:第一是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工作人员有保密的义务;第二是提名人士采用邀约制;第三是邀请国际同行评议获奖候选人;第四是科学委员会由著名科学家组成。
他进一步解释,首先,参与未来科学大奖的工作人员,包括监督委员会委员都要签署为期50年的保密协议。其次,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人士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提名人士是经过科学委员会精心挑选并确认的。未来科学大奖借鉴国际上重要大奖的经验,邀请世界著名科学家对该领域的候选人做出客观、细致的评价。最后,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成员是由国际著名的科学家组成,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对自己所在的领域以及相关领域有深刻了解,对未来科学大奖做好、做实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华网:作为本届未来科学大奖的轮值主席,请您介绍一下今年有哪些值得我们期待的亮点?
田刚:本届未来科学大奖新增了6位科学委员,使我们未来科学大奖涵盖更多的细分领域;国际同行评议邀请函发出125封,收回近90封。
2016年未来科学大奖有9位科学委员,2017年增加6位,今年在生命科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方向又新增6位科学委员会委员,他们的加入将使未来科学大奖涵盖更多基础科学的细分领域。未来科学大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更多国际同行的认可,这为未来科学大奖挑选获奖人提供了更多帮助。
新华网:在您看来,未来科学大奖对整个社会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田刚:科学发展的关键是在基础科学上有所发展,未来科学大奖所设立的奖项基本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这对于基础科学的研究者而言是极大的鼓励。
近几年,基础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未来科学大奖在基础科学方向设有三个奖项,通过未来科学大奖可以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科学研究中,也会在社会上引起更多的重视,让社会更加重视科学、崇尚科学,希望未来科学大奖能够引起全世界对科学的重视,推动中国科学生态环境的建设,增加国际学术交流,使得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科学研究的队伍中来。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