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30余年专注干旱气象研究和成果转化,把青春和汗水洒在甘肃大地;他深知家乡的困难与落后,毅然拒绝多家国内外知名学校和发达省市研究院所发出的邀请,回到家乡致力改变那片干旱贫瘠的土地;他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主持的“中国西北干旱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减灾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引起各方关注。他就是甘肃省气象局副局长、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张强,甘肃地区的干旱情况如何?防旱抗旱方法都有哪些?新华网邀请张强为您一一解读。
新华网:据说甘肃地区“十年九旱”,能否请您科普一下甘肃气候特征?
张强:甘肃地区干旱是常态,当地老百姓都知道“十年九旱,三年一小旱,九年一大旱”。
甘肃地处离海洋较远的内陆地区,并且常年受到青藏高原环流下沉气流影响,因此常年干旱。干旱对当地人民生活、农业发展、社会经济造成很大影响,所以老百姓防旱抗旱意识强烈。
新华网:甘肃地区的防旱抗旱方法有哪些?对于甘肃地区的防旱抗旱工作,您有何建议?
张强:历史上,当地老百姓自发探索了诸多防旱技术,使用一些土方法进行抗旱。随着社会的发展,防旱抗旱技术研究逐渐科学化。
防旱抗旱于甘肃而言至关重要,我们尝试了多渠道、多方法研究。近几年,我们运用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结合发展干旱进行监测预警技术,并且深入探究干旱形成的水分循环机理及气候变暖对干旱发生发展的影响;此外试验使用人工增雨改变区域气候条件的科学方法;升级“压沙保墒”等传统防旱技术,摸索出更具有科学依据、更为先进的多种“沟垄与覆膜相结合”的抗旱技术,更有效减少水分蒸发。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甘肃从干旱预测、监测到防旱,都具备了基本方法。
新华网:于甘肃而言,空中云水资源重要吗?如何开发和利用?
张强: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对于甘肃的防旱抗旱工作很关键,是抗旱的“硬”手段,甚至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甘肃很多地方降水处于将要满足农业生产和生态需求的临界值,增加一点水量,就能开展农业生产,水量稍微减少一点就会导致干旱,这些地方往往容易发生干旱,因此空中云水资源开发非常关键。
甘肃历年来对人工增雨高度重视,在合适的天气条件下,通过在空中撒催化剂增强降水强度,有效缓解了干旱的影响,也对祁连山等生态关键区气候有条件的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我们对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等非降水性水分开发也尤为关注。例如,露水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露水在降水丰富的地方,大家可能不会在意,但在半干旱农业农耕地区,它的水量贡献不可小视;此外还有土壤吸附水,它能直接吸附在土壤上,从而有效减轻干旱。除了这些方法,我们还在继续探索,寻找更加科学、和谐的方法,希望为甘肃防旱抗旱做出更多技术贡献。
新华网:您认为在艰苦环境下该如何保持创造热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张强:科技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对科学追求的兴趣,坚持真理、追求未知、造福社会服务人民的科学信念。
热情源于兴趣,在艰苦环境下,科学创新需要坚定的科学信念,信念是支撑人坚持追求的重要精神力量。科研道路艰难曲折,如果心中没有信念,很可能当你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了,心中有了信念,就会让你不畏风雨,勇敢前行,也才有可能为了科学事业“九死一生”的决心。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