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遵循昼夜节律 远离熬夜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春去秋来,潮起潮落,花开花谢,昼去夜来......这些都是自然和生物的节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古人根据太阳一天的运动而调节的作息习惯。

“昼夜节律通俗地说就是生物钟。”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徐璎介绍,人体的肝、肾等器官组织都有一架钟。2017年10月,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以表彰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科学家们的发现再次告诉我们,遵循生物钟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徐璎表示,生物钟宛如乐队的乐谱,乐谱通畅优美,人的认知能力、各个系统才能更好。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熬夜党”、“夜猫族”、“晚睡星人”等群体越来越多,生物钟紊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项针对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2018年中国的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研究》显示,90后的睡眠均值为66.26(满分为100),普遍睡眠不佳,能保持早睡早起的只占17.5%,接近1/3的人上午9点后起床。科学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缺乏优质睡眠会导致抑郁、焦虑、记忆力下降等等,科学的睡眠关乎每个人健康。

晚上11时至清晨6时是睡眠的黄金7小时,凌晨3时以前的睡眠是深度睡眠集中的时间段,很多机体重大生理功能,诸如生长激素的分泌、免疫因子的形成,都是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的,3~4时以后,深度睡眠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深度睡眠。所以晚上的正常睡眠和白天的补充睡眠是完全不一样的,为了健康,抓住黄金7小时,遵循昼夜节律,按时上床睡觉。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