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5日电(记者尚升)经过半年试验,海南大学农学院的科研团队在帕米尔高原的盐碱地成功种植出亩产3吨的耐盐蔬菜。
蔬菜大棚外是白茫茫的盐碱地,棚内却是盎然绿意。“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滩,谁能想到如今培育出长势这么好的蔬菜。”看着成千上万株冰菜竞相吐绿,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王建新难掩兴奋。
南疆是我国土地盐碱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克州有400万亩盐碱地,长期以来当地农民广种薄收,谈不上什么经济效益。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年来当地挖排碱沟洗盐排碱,填换客土降盐碱,持续“净化”土壤,但效果一直不明显。
今年夏天,海南大学农学院江行玉教授及其团队对帕米尔高原的盐碱地测土配方,为生物改良土壤去盐碱化寻找可行途径。
科研团队在海拔2000多米的乌恰县戈壁产业科技园有针对性地试种了6种耐盐植物。“这些耐盐植物不仅可以提高盐碱地植被覆盖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盐,还可以直接从土壤中吸收盐分,脱盐效果明显。”江行玉说。
试种结果表明,冰菜、新西兰菠菜和饲用高粱三种植物对帕米尔高原盐碱地和冷凉气候有较强适应性。
王建新算了笔账:“按照目前菠菜的市场价格来算,一亩地的纯收入可达到1.8万元,相比种玉米的800元收入,产值翻了约20倍”。
江行玉说,冰菜、新西兰菠菜和饲用高粱的推广种植将有助于帕米尔高原地区盐碱地恢复,保护和改善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同时也将成为农民的“致富利器”。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