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题:矢志不渝“航天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为文明“加注”科技创新因子
新华社记者胡喆
作为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总体设计单位,我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前行都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推到了舞台的中央;作为大国火箭的“铸箭者”、航天强国的践行者、百姓身边的科普员,即将走过一甲子的一院一部近期成为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他们矢志不渝“航天情”,以“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用航天人的行动不断为文明“加注”着科技创新的因子。
载誉但不满足:时刻争做科技创新“排头兵”
1958年4月2日,我国航天第一个总体设计部正式成立,代号一部。这里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源地,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精神的发祥地之一。建部近60年来,一部肩负国家民族重托,精心铺就国家战略安全基石,独立自主地走出了大国重器的系统工程研发之路。
在为国铸箭的历程中,一部荣获省部级以上重大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包括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单位等。这里走出了13位两院院士、58位型号总负责人和一大批航天领军人才。
“加注”是火箭添加燃料的关键词,也是发射准备阶段的重要步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一部党委书记王国辉表示,即使过去取得诸多成就,但一部人对创新的渴望从未停止,不断“加注”,争做科技创新“排头兵”。
“创新既是我们的底气,也是我们的本色。”王国辉介绍,一部紧跟发展潮流、主动出击,实现了以体系对抗、指挥通信、综合保障为代表的领域拓展,实现了“从箭上走向地面,从系统走向体系,从地地走向天地”的跨越。
近年来,一部完成了以重型运载火箭为代表的多个新型运载器规划论证和百余项总体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今后的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建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战略火箭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省部级技术中心;取得授权专利成果772项,牵头制定国际标准2项,为创新发展积蓄力量。
凸显榜样力量:院士专家始终奋战在一线
一部被誉为航天领域的“黄埔军校”和“总设计师的摇篮”,榜样力量的传承尤为重要。
在一部,从优秀共产党员到全国劳动模范,从博士生导师到中科院院士,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始终奋战在一线。他们中,既有闪耀着无数光环的中科院院士余梦伦等,也有多年来甘愿扎根在一线的学术带头人、研究员、班组长。
今年已经年逾80岁的余梦伦院士,从一名“从来没有见过火箭,甚至连火箭基本知识都知之甚少”的青葱少年,成长为“我国弹道领域公认的开拓者”。
奋战在科研技术第一线近60年,参加过无数次火箭飞行试验与发射,余梦伦当过的最大的“官儿”就是工程组组长,能管八、九个人。对他来说,能当多大的领导不在乎,最在乎的就是他热爱的弹道事业。
余梦伦坦言:“岗位平凡,但只要努力,就一样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今他依然辛勤耕耘在航天沃土上,并把追逐梦想的接力棒传递给了年轻人。以“余梦伦班组”为代表的无数航天青年,正在余梦伦等老一辈航天人的培养和感召下茁壮成长。
王国辉介绍,“余梦伦班组”是全国首个以院士命名的高科技创新型班组,形成了以余梦伦精神为支撑的班组文化,接待参观或班组建设交流活动百余次,成为一部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一部千余名员工中涌现出20余位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随处可见可敬、可学的模范形象,进一步凸显了榜样的力量。
领航航天科普:弘扬航天精神,老少齐上阵
在北京市十二中、中关村一小,在延庆永宁学校、怀柔试验小学,在甘南藏族九甲小学、西昌彝族八一小学,都能见到一支航天科普队的身影。他们就是来自航天科技一院一部的“领航航天科普志愿服务队”。
把最热最先进的航天知识分享给大众、对青少年进行航天启蒙教育……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务队的老专家、领导干部、青年设计师进入各个中小学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而庄严神圣的航天精神宣讲活动,旨在传播航天精神,让航天精神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传承。
志愿服务队队长、一部火箭设计师钱航介绍,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航天科普志愿者服务队逐渐形成了“以讲促学”“以问促学”“以考促学”“学做合一”的授课模式,在充分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让孩子们学习到实实在在的航天知识。
“胖五诞生记”、“天宫”和“神舟”系列科普、“航天模型制作”系列课程、“闪光的航天精神”系列讲座……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讲座、课程融入了航天人的真实事迹来诠释和宣扬航天事业,不仅科普了航天知识更传承了航天精神。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就这样不断“接力”,继续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注”着科技创新的因子和力量。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