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冯芝恩:高水平口腔肿瘤前瞻性数据库和组织库的践行者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副主任医师冯芝恩

新华网北京11月6日电(陈梦瑶)一身白大褂,由内而外散发着谈吐儒雅、文质彬彬的气质,坐在记者面前的冯芝恩教授,没有想象中的严肃与刻板,灿烂的笑容洋溢着帅气与阳光,伴随着整个采访过程的始终。

中国,有着巨大的人口基数,而口腔恶性肿瘤登记数据库的建设却明显落后于国际。这让冯芝恩深刻认识到,高水平口腔肿瘤前瞻性数据库和组织库缺失严重制约了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开展。

2015年,冯芝恩奔赴新疆和田地区开展援疆工作。在走下飞机舷梯的那一刻,大风席卷着漫天黄沙扑面而来,沿途的泥棚浊迹斑斑,南疆一些地区落后于内地的医疗条件,使冯芝恩心头为之一震,并且切实感到了落在肩头的重负。冯芝恩内心一种希冀和愿景,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一种毅然决然投身和田的责任感油然而生,驱动着他用生命迎接组织赋予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

他,经历了和田皮山6.5级地震的重大考验,第一时间前往灾区一线开展救援,圆满完成了抢救地震重伤最小患儿的任务;他,在一线岗位上抢救了一名又一名危重口腔外科疾病患者,组织了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他,多次为当地困难患者捐款捐物,减免了高额的手术费用。在冯芝恩看来,援疆路上遇到的每一个朋友都将让他铭记终生。“这种朴实的感情深深感染着我的内心,温暖着我的灵魂。我在和田有幸结识的病人、援友与维族朋友,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冯芝恩说。

在北京市科委 “科技新星计划”的感召下,冯芝恩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学术型医师,必须首先完成由单纯临床医生到临床研究团队负责人的蜕变。

在前期回顾性研究基础上,冯芝恩建立了目前国际上研究变量最为齐全的前瞻性口腔恶性肿瘤登记数据库之一,并在美国临床试验注册平台完成注册,逐步建立了一个兼具口腔颌面肿瘤临床、教学和科研功能的多中心平台,同步建设的组织库为完成高水平转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在前期博士及博士后研究基础上,冯芝恩继续开展了口腔鳞癌化疗耐药、预后预测、颈部转移高危人群筛查等相关分子标志物筛选和机制研究,确定了口腔鳞癌分子诊断和分子分型预测的生物标志物,为口腔鳞癌的分子病理诊断及个体化治疗创造了基本条件,并为进一步深入的功能研究提供了候选靶基因。

每天与口腔癌患者打交道的冯芝恩在临床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口腔癌常伴有咀嚼、吞咽、发音困难和美观问题,制定治疗方案时不但要考虑肿瘤根治,更要关注术后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甚至心理健康。当前循证医学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不单单要为治疗和诊断提供临床证据,还要考虑风险与受益比、全身因素和并存疾病影响,甚至包括患者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个人需求,更加强调个体化治疗和精准医疗理念,从而确定了以口腔癌诊治策略优化、提高术后及生存质量为主要方向的临床及转化医学研究作为未来主攻方向。

2016年担任主诊医师以来,冯芝恩收治了很多晚期口腔癌患者,年完成外科手术超过500例,其中口腔颌面恶性肿瘤联合根治及游离皮瓣即刻重建等Ⅳ类手术近100例,显微外科手术总体成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他还积极引入局部区域晚期口腔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根治性手术+术后放疗(同步放化疗)”的MDT诊疗模式,并参加MDT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术后随访结果表明,由于开展了口腔癌术后缺损即刻重建,口腔癌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达到了60-70%,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和生存率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谈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冯芝恩表示,我国人口基数大,口腔癌患者绝对数量多,尽管前辈们在口腔肿瘤领域贡献了许多宝贵经验,但因此前对口腔癌临床研究重视相对不足,致使我国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国际头颈肿瘤诊治指南主要源自欧美人群研究结论是不争事实。如果完全照搬国外诊疗方案为我国患者施治,疗效也可能大打折扣,甚至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获得符合我国人群特点的临床诊治规范,必须加强前瞻性口腔癌数据库及组织库建设,并将该登记数据库向更多临床中心外推。

冯芝恩的最大愿望就是早日建成高水平、多中心的前瞻性口腔癌登记数据库和组织库,通过资源共享,合力获得以我国人群为基础的高水平临床研究成果。他坦言:“这项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做下去,无论10年、20年、还是50年,只要不懈努力,终将获得回报!”

相关链接

冯芝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口腔颌面头颈肿瘤诊断及治疗。入选2015年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获2017首都百佳青年医生,北京市卫计委优秀共产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后。

曾参加北京市卫生系统“第八批第二期”援疆医疗队支援新疆和田地区1年。现任国际牙科研究学会(IADR)会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颅底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检测监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转化医学产业分会理事等。近5年,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14项。发表口腔癌临床及转化研究论著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0篇。其中,“口腔癌原发肿瘤与颈部连续切除术的预后研究”被美国头颈协会AHNS教育委员会作为头颈癌外科手术切除原则在其教学文章中引用。

此外,课题组关于“颈部淋巴结产量预测口腔癌放疗需要的研究结论”被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国际纵览》作为国际研究新进展重点推介;口腔鳞癌颈部转移分子诊断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以第二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和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