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专访冰川与环境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姚檀栋:用国际视野定位“第三极”研究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南极、北极外地球上的“第三极”,在全球变暖趋势作用下,这一地区正成为对全球气候变暖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2010年,中国科学院发起了“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研究该地区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为该计划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接受新华网专访,就“第三极”研究进行了相关解读。

“第三极”地区指青藏高原地区及其周边地区,西起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东到横断山脉,北起昆仑山和祁连山,南至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如今,该区域的气候变化不仅影响青藏高原地区,还影响东亚、中亚和南亚的人类生存环境,甚至影响到整个北半球和全球环境”,姚檀栋说道。

“从全球来看,气候变暖最大的反应就是海平面上升。但对于青藏高原来说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冰川融化、冻土融化”。姚檀栋提到,“这个计划的目标,就是要研究‘第三极’环境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同时提出人类适应和应对的策略”。他表示,中国科学家发起并主导了“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并将不断在国际上推动该地区环境变化的研究。

在谈及冰川与环境研究时,姚檀栋指出,冰芯是冰川变化的重要见证者。长期以来,冰川学家们一直用冰芯研究数据揭示全球气候环境的演化。作为我国冰芯研究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姚檀栋进行了祁连山敦德冰芯、古里雅冰芯、普若岗日冰芯、慕士塔格冰芯等研究。如今,在冰芯研究领域中青藏高原冰芯研究日益成为热点。他强调:“冰川是年复一年的积雪累积起来,冰芯的提取则是越深越好,‘年龄’越老越好,到了冰川最底部那层是最‘老’的。青藏高原现在最厚的冰芯达300多米。”

2017年1月,姚檀栋因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环境研究中的突出贡献,被授予维加奖。维加奖被誉为“地理学诺贝尔奖”,旨在表彰地理界有杰出贡献和影响力的学者,姚檀栋是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获此殊荣的首位亚洲科学家。面对荣誉,姚檀栋说:“奖虽然授予我,实际上,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和各研究单位,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在进行青藏高原研究。中国科学家可以获得此荣誉,是一代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际相关领域的杰出科研人才和研究队伍投身“第三极”环境国际计划,逐步实施区域性的多边国际合作计划,姚檀栋表示,“需要用广阔的视野,特别是国际视野来定位‘第三极’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多国际前沿水平的科研成果”。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