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缅怀“天眼之父”南仁东 梦圆时他却离去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新华网北京9月19日电(钟艳平) “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新华社这样评价他的伟大成就。他就是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逝世,社会各界相继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

从建设射电望远镜设想的提出,到最为艰难的选址,再到攻克技术上的一个又一个难关,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与南仁东密不可分。72岁的南仁东,把二十余载的精力都留给了“中国天眼”,某种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1993年,在日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1994年7月, FAST工程概念提出。

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地方?施工难度能不能克服?这些都是未知数。1994年开始,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跋涉在中国西南的大山里,有的荒山野岭连条小路也没有,当地农民走着都费劲。他执着的奔走在大山深处,踏遍上百个窝凼,喝浑水,吃冷干粮,先后对比了1000多个洼地,只为给“天眼”选个好台址,一奔波,就是十二年。“有张照片让我印象深刻,FAST寻址时,山里没有路,南老师和大家拄着竹竿爬山,那时他头发和胡子还是黑色的,我大约二十年后才看到那张照片,此时南老师鬓角、胡子已经斑白,这让我特别触动。”他的学生岳友岭说。

没有南仁东,就没有FAST。这样的说法,在他的学生看来,一点都不为过。“南老师对关键技术的细节把握非常精准,当我们遇到技术难题时,他能快速准确的发现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项目顺利进行。”岳友岭回忆。“南老师很聪明、有大智慧,刻苦而且努力,很多同事都知道,南老师工作起来几乎废寝忘食,以前他从来不吃午饭,经常吃点饼干、方便面应付一下就接着工作,因此他还得了胃病,挺长时间才治疗好。”他的学生甘恒谦说。“南老师在生活、工作中对自己很严格,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守时。比如去院里汇报工作或者汇报课题,南老师从来都是至少提前1小时赶到汇报地点,认真的程度超乎想象。”甘恒谦回忆。

为了建造属于中国的大型射电望远镜,南仁东奔波了大半辈子,也奉献了一生智慧。2016年9月25日,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并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二十多年,南仁东的心血与精神,终聚成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然而“天眼梦”梦圆时他却离去,但我们相信,南仁东用生命诠释出的人生,将被人们永远铭记,他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将长存。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