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蛟龙号”首位乘客周怀阳 揭秘海洋深处的神秘世界

科普中国-科普话强国
原创
栏目聚焦我国前沿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收藏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钟艳平) “在海底经常能看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所以每次下潜都很兴奋。”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是搭载“蛟龙”号的首位科学家。近日,他在参加央视2套《未来架构师》节目录制时,接受了新华网的专访,向记者讲述了海底世界的奇趣见闻,分享了海洋环境研究的经验。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

“当‘蛟龙号’刚开始慢慢下潜时,从水下向海面看上去,水面波光粼粼,随水深越来越深,周围变得越来越暗,到一百五十米至二百米水深时,周围基本漆黑一片了,这时,如果我们将潜器上的灯光都关掉,透过窗口,望向神秘深邃的大海,不时能够看到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在潜水器外游荡,泛着星星点点的荧光,整幅画面犹如美妙的星空一般,美丽璀璨,生动自然。有时候还能碰到一些透明的生物,你好像能看到它的内脏。”周怀阳激动地向记者分享乘坐“蛟龙号”下潜海底时遇到的景象。他说,每次下海都有特定的科学考察目标,而收获往往会超出预期的想象,海底世界的神秘让人充满向往。至今,人类对深海的了解还太少了。

周怀阳介绍,海底世界有一条有趣的“黑暗食物链”。在有阳光的地球表面,植物需要依靠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生产有机物并且贮存能量,而在暗无天日的海底世界存在着一群神奇的微生物,它们无需光合作用,也不以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它们利用海底冒上来的氢气、甲烷、硫化氢、铁、锰等作为营养养分维持生命活动。周怀阳表示,在大多数的深海海底,尽管生物多样性很高,但生物的新陈代谢缓慢,生物量少,生物的个体较小。而在热液或冷泉附近,相较于其它的深海海底,往往生命体密集活跃,好像“沙漠中的绿洲”。“冷泉是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含有硫化氢、甲烷及其他富碳氢化合物的流体的渗漏活动,这些流体与海底温度相近,而冷泉溢出的流体可给微生物提供丰富的养分,所以冷泉活动处一般都是深海海底生命活跃的地方。”

“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二由海洋覆盖,想要研究完整的地球系统,2/3的海洋区域至关重要。”周怀阳提出,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实质上也是加快利用地球资源的进程,海洋的探索研究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蕴含着丰富矿产、油气等资源,这些资源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全球的大气、气候由海洋控制,海洋温度稍微的上升或下降都可能引发全球气温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怀阳认为,在探索海洋、开发海洋的同时,人类更要谨思慎行,敬畏自然,保护海洋环境,维持人类与海洋的和谐相处。对于海洋环境的保护,他建议,一方面,要重视海洋基础科学研究,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做好计划,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海洋坏境的破坏。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