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科技群体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研讨会召开
3月31日至4月1日,钱塘江治江历程的回顾与展望座谈会暨“钱塘江科技群体学术资料采集工程”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等出席会议开幕式。来自中国科协、浙江省科协、浙江省水利学会等全国多家单位的3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围绕治理钱塘江形成的一批水利专家和科技工作者,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通过勘测、科研,开展了一系列治江工程实践。他们不仅设计修筑了沿江标准海塘,成为抵御涌潮、保卫两岸安全的“江上长城”,还科学规划了钱塘江河口治导线,来消除钱塘江的水患问题。钱塘江科学家群体的科学研究成果也在世界河口海岸学上占有一席之地。
有鉴于此,中国科协2016年启动了对钱塘江治理科学家群体的学术资料采集项目。该项目具体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合作承担,系统开展针对治江专家的口述访谈和实物资料收集。项目负责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石云里在会上介绍,采集小组已对钱塘江治江专家口述访谈7人次,音频、视频近20个小时,采集到档案、信件、手稿、图纸、奖章证书等实物资料多件,为后期科研报告和书稿的撰写奠定了扎实的资料基础。钱塘江治理专家代表韩曾萃随后做了题为“钱塘江治江历程的回顾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会上,钱塘江治理科学家群体代表戴泽蘅等向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捐赠治江实物资料,并接受中国科协代表颁发的捐赠证书。钱塘江治理专家代表韩曾萃随后做了“钱塘江治江历程的回顾与展望”主题报告。原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陈绍沂从管理者的角度对治江历史作了回顾。
4月1日,部分与会专家将赴海宁盐官实地考察明清钱塘江古海塘和涌潮观测站。盐官古海塘是清代兴建的鱼鳞石塘,代表着古代海塘技术的顶峰,至今仍作一线海塘使用,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涌潮观测站是浙江省研发的是世界上首个永久系统性观测系统,能够全天候全过程采集钱塘江涌潮起潮、壮大、衰退的数据。(记者 唐婷)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官方微信(kjqyd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