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甜蜜的陷阱?绝不沦陷!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创
对科普科幻青年创作人才进行遴选和培训指导,支持青年人的创作
收藏

前一段时间,在编辑一篇幼儿饮食营养的稿件时,和同事讨论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吃糖的问题。同事说糖果是他童年很美好的甜蜜回忆,他小时候就特别吃糖,如今长大了并没有变胖,虽然因为龋齿拔过六颗牙,但并不影响现在吃东西。孩子想吃就吃呗。

的确,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爱吃糖的小朋友都会变胖,长龋齿。但是,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和对“吃饭”这件事儿有着极大热情的少女版妇女来说,糖果,以及含糖的各种食物,如果孩子一要就给,想吃就吃,他们还吃啥饭啊?只有糖的热量,没有饭、菜、肉、蛋、水果这些食物,没有蛋白质、除游离糖之外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植物化学物质,以及其中丰富的水分,孩子要怎么长高、长壮、长智力?要如何提高免疫力,对抗疾病?怎样保证良好的水合状态,以维持与年龄相符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状态呢?

糖——很难逃离的甜蜜陷阱

实话实说,要是不考虑健康、皮肤、体重、牙齿这些问题,可以在糖果和正餐之间由着性子二选一,我也会选糖果。它们不仅是甜的,还有柠檬、草莓、橘子等诱人的口味,能起泡儿、像棉花等不同的刺激口感,酒芯儿、坚果等很多只有咬开才能找到的惊喜,更别提那五颜六色的外观,绚丽多彩的包装了。说真的,我每次逛便利店看到那些包装精美、外形可爱的巧克力、棒棒糖、水果糖、棉花糖,都会惊叹:人类大概是把所有美好的想象都用在了糖果身上。

除此之外,糖果还有各种各样的“变身”——尝起来甜甜的果味饮料、乳酸菌饮料、冰淇淋,不那么甜的饼干、蛋糕,甚至是口感较酸的山楂糕、话梅……您可能有疑问,以上这些食物都算是“糖”吗?是的!世界卫生组织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指出:游离糖(即本文所指的糖)包括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单糖和双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分,完整的蔬菜水果中自身含有的糖分并不算在其中。

就在上周,我们一家三口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去吃烤肉自助餐。孩子爸爸打了一小杯乳酸菌饮料回来,将它放在餐桌离我闺女最远的角落,用眼神示意我喝。我趁老人带孩子去洗手间,品了一小口:这杯饮料虽然和牛奶没什么关系,但是有比牛奶浓郁得多的奶味儿,外加一点点酸、一点点甜,味道平衡得恰到好处。我不禁感慨:别说让孩子逃离这种甜蜜的陷阱,就算是成年人,也不容易!

如梦、似爱的糖固然很美好,但要是大吃、特吃,却会对小朋友的健康造成不小的伤害。

吃糖与“虫子牙”

——黑了、掉了、疼了,不是再长出来就没事儿了

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患率为70.9%,比十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儿童吃糖对牙不好,是绝大多数人都清楚的道理。除了来自于健康育儿公众号、电视健康节目、儿童健康饮食书籍科普的知识,我们还可以经常看到邻居家的娃娃、孩子幼儿园的同学,因为爱吃甜食导致龋齿的个案。

事实上,食物中的糖和龋齿的发生的确有着密切的关系。糖是细菌代谢的主要基质,糖为附着在牙齿表面细菌提供营养,供它们生长和繁殖,使牙齿釉质发生溶解,矿物质丢失,致使釉质发生色、形、质的改变,进而威胁牙齿结构。研究发现[2]:儿童吃糖的频率与龋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即每日吃甜食的次数越多,儿童口腔中的龋失补指数越高。龋失补指数是指:一个人口腔中发生龋病的牙(面)数、因龋病失去的牙(面)数与因龋病做填充治疗的牙(面)数的和,用来表示个体患龋的情况。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全国3~5岁城市儿童,每天吃1次甜点及糖果的比例为27.7%,喝1次加糖的牛奶的比例为41.1%;每天喝1次甜饮料的比例为66.3%。

孩子的牙齿健康还会影响其生长发育。试想一下,幼儿的牙齿若是出现龋洞,乃至于牙齿过早缺失,一笑一排小黑牙,吃不了太硬的食物——如需要大力咀嚼的肉类、坚果、纤维丰富的蔬菜、较硬的水果,其饮食中肯定会缺乏蛋白质、优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一项针对1469 名儿童开展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3]:7~8岁儿童乳牙的龋失补指数越高,其发育水平越低。同时,当患龋齿的孩子因为疼痛、食欲降低等原因,摄入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单一,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如维生索D,矿物质钙、磷等,则会反过来降低牙齿的抗龋能力,诱发龋齿,形成恶性循环。

身边不少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常表示,小孩子长几个“虫子牙”很正常,长大了换牙就好了。真是这样吗?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恒牙发生龋病的被调查对象中80%属于“易感人群”,即乳牙也曾有患龋史。美国开展的第三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也表明:80%的恒牙龋齿发生在龋齿易感人群中,并且乳牙发生龋病的儿童发生恒牙龋病的风险是乳牙未发生龋病的儿童的3~6倍。也就是说,宝贝们乳牙若是发生过龋病,那他们恒牙的患病几率也会大大提高。此外,乳牙得过龋齿的孩子,恒牙萌出后很有可能长得不整齐,不仅影响外表,也影响一辈子的口腔健康。相关调查显示[4]:乳牙龋齿患儿并发恒牙萌出和(或)牙列畸形的发生率比较高。

吃糖与体重超标

——你看,迎面又走过来了一个“小胖墩儿”

看到这儿您可能有疑问,你说吃糖牙会不好,牙不好吃的就不好,吃不好就会发生营养不良。都营养不良了?怎么还会变成“小胖墩儿”呢?龋齿等相关口腔疾病的确导致患儿缺乏某些必须营养素,但并不一定会让孩子减少热量摄入。牙不好的小朋友,可能会更加倾向于食用软烂的,富含游离糖和油脂的食物。毕竟,孩子虽然小,但也懂得不能饿肚子。排除基因因素和其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体重增加外,儿童单纯性体重超标的重要原因为:热量摄入过多与运动消耗不足。当然,吃饭速度过快,吃饭时看电视,婴儿期喂养方式不正确等因素也会影响儿童体重。[5]营养素缺乏但热量过多,一部分牙不好的小朋友发生超重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研究表明[6]:经常食用饮料、冷饮、膨化食品、糖果(棒棒糖、巧克力)、果蔬干、蜜饯、水果罐头、话梅等零食的儿童,发生单纯性肥胖、腹型肥胖和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可能性,分别是经常食用奶及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坚果类零食儿童的1.25倍。除糖果外,饮料、冷饮、果蔬干、蜜饯、水果罐头、话梅都是含游离糖的“大户”。

世界卫生组织新制定的《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指南》建议,人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减少游离糖摄入量。成人和儿童游离糖摄入量应减至摄入总能量的10%以内。那么,热量为总能量10%的糖分,具体来说是多少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计算可知,6岁男孩每日可以摄入游离糖35克,6岁女孩每日可以摄入游离糖32克。以市售苹果果汁为例,每百克含糖量在10克左右。一瓶果汁大多为250毫升,含游离糖25克左右。乳酸菌饮料的含糖量在每百克15克左右,一瓶的重量大约为200克,含游离糖30克。如果孩子一天喝一瓶果汁,加一瓶乳酸菌饮料,那摄入的糖分将大大超标。此外,饼干、蛋糕等食品中,为造型和口味需要,添加的糖分往往也不低。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游离糖会加大膳食的总体能量密度,致使能量过剩。特别是,通过饮用含糖饮料摄入游离糖,会降低更适合当营养热量食品的摄入,导致不健康饮食,体重增加,并加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风险。将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孩子吃饭时所喝的饮品如果是某乐多,而非单纯的牛奶,那么,这顿饭的总热量会上升,游离糖摄入值会上升,变胖几率会增高,但是优质蛋白质、钙、乳脂等孩子生长亟需的营养素则会下降,不利于健康成长。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超体重儿童存在成年后肥胖危险日趋剧增[7]。这种肥胖危险的增加,与儿童年龄和严重超体重之间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这类儿童成年后患心脏病、糖尿病、代谢紊乱的发病危险会增加,还会提高了情感压抑及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可能性。

减一点甜度,爱依然满分

我们不得不承认,糖的甜蜜,在口感之外,似乎还承载了一部分精神上的愉悦功能,帮助人们纪念或记录某个具有特别意义的人生场景:你说糖是母爱的味道也恰当——在宝宝的生日宴会上,小家伙儿大口咬下那块写着自己年纪的彩色巧克力,嘴边满是塘渣,乐得让人找不到眼睛;你说糖是友爱的感觉也适合——几个初中一年级的小姑娘,放学结伴坐地铁回家,大家边舔棒棒糖,边讨论当天下午的语文考试题目,说笑之间,青春到站;你说糖是恋爱的味道可以——与心仪已久的心上人逛街,给她买一个像云朵般可爱的棉花糖,她吃上一口,然后笑靥如花。既然甜甜的糖果是爱,是美好的童年记忆,但医院口腔科人满为患的孩子,路上日渐增多的“小胖墩儿”,都告诉我们,糖吃多了有害健康。我们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1.说好了给孩子做榜样,那就动真格的。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食物的提供者和控制者,决定饮食的方式[8]。而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低龄阶段对父母,尤其是母亲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信任感和依赖感。父母自己吃什么,孩子会清清楚楚地看在眼里。如果父母给孩子提供的饮食内容较为健康,严格控制糖分,但自己经常吃冰淇淋、甜品、糕点。那么,当孩子自己可以选择饮食内容的时候,则必然倾向于这些富含游离糖的食物。而更常见的情形时,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逛商场的一家三口,每个人手里举着个巨大的爆米花桶,或者是妈妈边推儿童车,边吃冰淇淋,间或给孩子喂一口。给孩子建立健康饮食行为习惯,减少糖分摄入的第一步,是家长改善饮食行为模式,少点外卖,减少在外就餐次数,少吃富含糖分和油脂的精致加工食品,三餐定时,多吃蔬菜、水果,零食加餐以牛奶、原味酸奶、原味坚果为主。

2.平衡膳食、规律就餐。

《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建议儿童应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足量食物,平衡膳食,规律就餐,不偏食不挑食,每天饮奶多饮水,避免含糖饮料。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乳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食物。需知,娃娃们人小,热量需求比大人小,胃口有限。如果日常饮食以营养素含量高,含游离糖少的食物的为主,他们接触那些甜食的机会则会相应较少。

3.适度吃甜,不完全禁止。

若是一点不让孩子碰糖,不少妈妈心里会觉得对不起孩子,亏待了孩子。而且,在如今的社会,想让孩子完全逃离糖的“陷阱”,唯一的方法大概是把她锁进保险柜里。幼儿园下学必经之路上有卖糖果零食的摊贩,电梯间的广告上有长相甜美的姐姐举着甜饮料冲你挥手,成年人在商场试衣服,不管买不买,导购阿姨都会热情地递上一根棒棒糖“投喂”随行的小朋友。作为家长,我即便不给我闺女吃,她也会好奇地问我:“妈妈,这是什么?”好奇可以害死猫,好奇也可以让上学之后的“幼崽”,在脱离开家长监控的时间段,大肆吃甜,以弥补小时候的“缺憾”。也许有一段时间,她会觉得:我妈真是“奇葩”,什么都不让我吃。也许,这世上所有事情都得寻求一个平衡点,事业与家庭如是,在孩子吃甜的问题上也如是。正餐之间吃一小块低糖的黑巧克力;孩子运动量大,出汗多时,喝些兑水的果汁;路过快餐店,孩子若是对着广告牌发愣,一家人点一个冰淇淋,一人吃四五口;特别冷的天气,在户外时间太久,就吃半个奶糖补充体力。

糖既然是爱,就让这份爱来得再温柔一点,再轻柔一些吧。

参考文献:

[1]王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18:39

[2]郭颖,黄薇,江汉,台保军,杜民权.儿童龋病与吃糖行为的关系[J]临床口腔医学,2003,19(1):32-33

[3]王俊丽,侯锁芸,张亚娟. 儿童乳龋状况与生长发育关系分析[J]中国卫生学校,2007,28(9)844-845

[4]郭胜. 乳牙龋齿对恒牙萌出和牙列畸形的影响调查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7)34-35

[5]唐晴,陈少科,罗静思,范歆,冯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2011,19(11)1014-1016

[6]刘爱玲,尚现文,张倩,徐贵发,李颖,房红芸,胡小琪,马冠生. 小学生零食消费种类与肥胖及代谢异常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6)644-645

[7]南充,刘娅,段志廉. 美国儿童的饮食习惯与营养卫生[J]中国社会医学,1995,12(3)131-133

[8官锐园,易春丽.儿童肥胖与父母的养育行为[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60-162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