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咳咳",伴随着阵阵咳嗽,活泼好动的宝宝这两天慢慢"蔫"了下来,宝妈们开始着急啦——宝宝生病了。一支快速组建、声势浩大的家族“代表团”,浩浩荡荡向医院开来……
门诊挂号-排队,各项检查-排队,床位紧张-排队,冲出"重围"的宝妈们,拖着疲惫的身躯,领着发烧的孩子终于住进了儿科病房里,刚进病房的你看到了宝宝即将治愈的曙光,冷静一下,请Follow"宝宝住院须知"(以下简称须知),让你不帮倒忙,病房里不再迷茫。
须知一,陪伴宝宝乖乖的待在自己的病床。抽血、输液、查房,哪一样落下了,不仅主管医生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到处找你,还会让宝宝得不到及时的诊治,让“住院”效果大大折扣。病房中最常见的就是宝妈们带着宝宝到处“逛逛”,这不是让宝宝“打开眼界”的时候,因为走廊里游荡除了你和宝宝,还有寻找“新家”的细菌、病毒、支原体······
须知二,宝宝的诊疗方案来自层层的探讨,不要轻易质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度娘”成为了人们扩充知识储备的重要来源,然而网络上的言论多未得到权威的认可,甚至充斥着包含各种私人意图的言论陷阱。或许百度里描述的和宝宝很像,但是不能否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你的主管医生才是真正拥有全方位诊疗技能并切实观察到孩子病情的人,提供的诊疗方案是经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层层研讨得出的,所以放下“智能移动终端”,和主管医生站在一条“战线”上。
须知三,药非仙丹,用药不等于立即见效。 宝妈最常见的疑问就是:大夫,这个药用了好几天了为什么还没好。这要从药以及病的自然过程两方面解释了。首先,从用药起始到药物达有效血药浓度再到药物起效,需要一个过程;其次,部分患儿病情处于进展期,用药后病情未好转甚至恶化,并不是用错了药,而是病原体正在大量增殖释放毒素,如果不用药病情其实会更重。
须知四,宝宝血管细如发,积极配合护士,才能让宝宝"少扎一针"。宝宝的血管很细,在护士插入针时,往往会“躲”,于是很难一针见“血”,伴随着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宝妈们脸上布满心疼的表情,每一针都如扎在心上一般疼,但是请保持冷静并配合护士固定好宝宝,因为你一时的心疼,不让输液的话将会耽误病情,必须输液的药最终还是需要再打一次针,所以“忍”住一时,不再二次“伤害”。
须知五,建立宝宝“住院记录”,做好“金牌监护人”。准备好笔本,随时记录下医生的医嘱,千万不要“量量不分”,在医生再三嘱托下,部分“心大”的宝妈仍给宝宝吃错了剂量,吃少了不能达到有效浓度从而延误病情,吃多了带来副作用更让宝宝苦不堪言,甚至致命。将宝宝每天的出入量与病情及时做好记录,如实向主管医生汇报,作为时刻陪伴宝宝的监护人,你的观察及如实汇报对宝宝整个诊治过程都无比重要,但请精准。处于对宝宝的过分担忧,部分家长会不自主地夸大病情,之前曾有一名宝妈告诉我,宝宝每天腹泻,一次100ml,一天十几次,持续了一个月,并不断说,她说的是真的······然而事实是,有腹泻,但是量并没有那么夸张。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要亲自去观察,而宝妈们夸大的病情真的会影响到医生的判断,所以真实显得尤为重要。
须知六,祝福电子化,和外来病原体说“拜拜”。庞大的“住院代表团”的背后是更为庞大的亲友团,七大姑八大姨四面八方甚至千里迢迢的带来祝福的同时,也带来了喧闹和孩子难以耐受的外来病原体。肺炎宝宝在原有的病原体侵袭下,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各种亲亲抱抱举高高都会让孩子接触到各种病原体,甚至会变成儿科的“常住居民”。强烈建议电话问候,微信视频等,如果真的太过挂念,请带好口罩、“六步洗手”,给宝宝营造一片健康的天地。
宝宝住院须知,让宝宝进来时“咳咳咳”,出去时“笑呵呵”!
鸣谢袁艺、曹玲教授对本文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