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花儿产蜜为哪般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
原创
对科普科幻青年创作人才进行遴选和培训指导,支持青年人的创作
收藏

“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小小微躯能负重,器器薄翅会乘风。”这写的是什么呢?其实这是吴承恩对蜜蜂的一段描写。相信许多人小时候都问过爸爸妈妈“蜜蜂为什么要采蜜?”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细心的家长会说:“精制的蜜会喂给蜂王和幼虫,粗糙一点的蜜会成为工蜂的食物,还有一些会被做成蜂巢的原料。”粗心一点的家长也能说出“为了吃。”这样的答案。这个问题难不倒爸爸妈妈,不过问题反过来就有所不同了。

植物为什么能产蜜?植物辛辛苦苦的在阳光、土壤、大气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为什么白白送给昆虫食用呢?

这要从植物的蜜腺说起。其实不是所有的花都有蜜腺,也不是所有的蜜腺都长在花里。生长在热带的西番莲的叶柄、叶边缘、叶背面上就都有蜜腺;不仅许多低矮的植物有蜜腺,许多高大乔木也有蜜腺。那这些蜜腺都藏在哪儿呢?

它们有的是一个小孔,就像深不可测的蚂蚁洞;有的是一个小凹坑,里面可以隐约看见晶莹的“蜜”;有的外表看不出与叶子其他部位有什么不同,但是昆虫却趋之若鹜。在一片叶子的小世界里,人类不屑于品尝的一点点蜜,正是许多昆虫多日的饱餐。

昆虫钻进花朵,吸食花蜜,同时把花粉粘在身上,访问下一朵同类的花儿时,花粉就传给另一朵花了。为了让昆虫将花粉带给更多同类的花儿,植物可谓煞费苦心。花粉里包含着孕育种子(下一代)的秘密,所以要尽可能稳妥的交付给昆虫。有些植物,如凤仙花、三色堇等,花萼或花瓣向后延伸形成一个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称为“距”它们将花蜜藏在这个小巧的结构里,使得只有一些有细长口器的昆虫才能取食,而这个小管子内部,常常还有倒瓣,截留昆虫口器上的附着的花粉的同时,也将自己的花粉送给它。这个结构就像是在说:“谁帮我把花粉带到,我的花蜜就赠给谁!”对于唇形科的鼠尾草来说(不是狗尾草哦!)它的传粉结构更为精致,五片花瓣的上面两片长在一起,像连帽衣上的帽子,下三片也联合在一起,像一个嘟嘴唇。它长长的的花蕊就藏在帽兜里,两根花蕊的下方长着一对“小门帘”,遮住深处蜜腺的入口。当蜜蜂进入深处吸蜜时,先要停留在下唇上,然后用头部推动“门帘”,才能吸取花蜜,由于杠杆的道理,当“门帘”向内推动时,上部的花蕊向下弯曲,使顶端的花粉散落到蜜蜂的背部,花粉就稳稳地“搭上车”了。开花初,鼠尾草的花柱(接受花粉的部位)较短,到花粉成熟散落以后,花柱开始伸长,柱头正好达到昆虫背部的位置上,等到带有花粉的另一蜜蜂进入这朵花内采蜜时,背上的花粉正好涂在弯下的柱头上,花粉就顺利到站了。

有些时候,植物的传粉小把戏也不灵了。有些昆虫自己不适合传粉,又想饱尝花蜜的美味,这时,它们会咬破花瓣,悄悄吸走花蜜。不仅没有传粉,还会让后面抵达的传粉昆虫白来一趟。比如黄胸木蜂,就会盗取铁线莲的花蜜。幸而,还没有某种植物因为几只花蜜小偷而遭受灭顶之灾。(却有很多植物被人类挖走而近乎灭绝。)

可是,蜜在花里产生是为了传粉,叶子、叶柄上的蜜腺又为什么要产蜜呢?

有许多科学家也有这样的疑惑。他们的研究发现,花外的蜜腺可以吸引蚂蚁和蜘蛛这样的小虫。一方面,一株爬满了蚂蚁的植物看起来可能十分难以下口;另一方面,在茎干上的蜜腺也可以减少不能传粉的小昆虫访花的数量。当蚂蚁在植物的根系附近定居时,蚂蚁的筑巢活动还能松土透气,提高土壤的肥力。

据说对于一些高大的虫媒植物,它们不能像草坪上的小花一样开出半个自己那么大的花儿,为了让传粉昆虫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花,枝干上的一些小蜜腺就能起到路标一样的作用,指引昆虫找到花朵。

“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穷味之美,极甜之长。”人类对于花蜜的无限赞誉古已有之。今天我们知道植物的蜜不只是简单的满足了爱吃蜜的小动物,更有植物自己的小心思藏在其中。总的来说,花内蜜腺主要能帮助花朵传粉,而花外蜜腺则更多的给植物提供保护。而这些的最终意义,都是为了植物种群能够生生不息的延续下去。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