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遥远时代的地球霸主。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渐渐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只留给我们许多恐怖的化石残骸和数不清的谜团。这种生物自从被发现的那天起,就不断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相关的衍生题材不计其数。
它们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不仅具有原始的力量与生命的美感,更带着亿万年以来时间累积的厚重。它们的发现更是提醒着我们人类,世上没有永恒的存在。
我们带着好奇对这些庞然大物们进行了许多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可以在荧幕上重现昔日地球霸主的雄风,小说、游戏、动画、电视、电影等等领域都可以见到恐龙的元素。
许多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都有恐龙的影子,比如《金刚》中骷髅岛上金刚与霸王龙的大战,和《地心历险记》中被肉食性恐龙追着跑的主角们,还有《侏罗纪公园》系列更是至今仍在翻拍的经典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可以说恐龙与今天的我们已经是息息相关了。
但是在那些计算机技术合成的影像前,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恐龙的形象真的是这样的么?
如果说恐龙的外表,是科学家们根据化石残骸推测出来并且不断验证完善的,有着较为严谨的科学依据。那么关于恐龙的叫声我们是如何复原的呢?这种恐怖的大蜥蜴已经灭亡了6500万年,绝不可能有人亲耳听过它们的声音。
2009年一篇历史生物学论文试图揭示这些古生物的声音可能像什么。结论是霸王龙可能不会吼叫而有可能只是发出嘶嘶声,或者连声音都没有。电影中的恐龙的嚎叫声持续的回荡着,但是现实中呢?并没有。
那么电影中那些巨无霸们张着大嘴吼出的声音是怎么来的呢?
当然是人工合成的。侏罗纪公园的制片方发挥了出色的想象力,利用幼象、鳄鱼、老虎的声音来合成恐龙的吼叫,虽然获得了观众们的认可,但是对于严谨的科学来说就不敢苟同了。
首先,我们没有恐龙喉咙的化石证据 ,喉咙是肉做的,所以他们不可能留下化石,这就代表着我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些古生物的真实声音。但是科学不仅需要小心的求证,也需要大胆的猜想。所以古生物学家们做了一项研究,即对于恐龙真正的吼声做的一个科学的猜测。
6600万年前,即中生代末期,大多数恐龙在白垩纪与第三纪之交的大灭绝事件中死去了,只留下少数恐龙在随后的岁月里慢慢消失演变,它们的后裔就是如今的鸟类还有鳄鱼。因此,科学家们猜测,通过研究鸟类和鳄鱼,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些关于恐龙的声音的提示。
想要发声,就必须要有声带,鸟类和鳄鱼的声带是不同的。
鳄鱼的声带和你我的一样,属于同一种组织,而鸟类用一种与我们不同的,叫做“鸣管”的器官来发出鸟鸣。鸣管是鸟类特有进化出来的,一种地球上其他生物从未出现过的器官。因为鸟类的鸣管有着其独特的进化历程。
在中生代地层中,我们发现了一具6600万年前生存在白垩纪南极的维加鸟的化石,其中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鸟类发声器官。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可以一窥鸟类发声机制的进化历程。在恐龙的进化史中,有一批恐龙由像鳄鱼一样用喉头发声,逐渐转变为像现代鸟类那样,用位于胸腔深处的独特发声器官也就是鸣管来进行发声。
鸣管由坚固的软骨构成,其周围作为支撑的软组织能产生振动,使现存的鸟类能发出复杂的鸣叫声。软骨不像硬骨那么坚硬,但是鸣管组织的钙化程度之高还是能使它形成化石。过去发现的鸟类鸣管化石都是在非鸟类恐龙灭绝之后的地层中。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杰克逊分校地球科学院的古生物学家Julia Clarke发现了这具拥有鸣管的化石并主导了对它的研究,他说:“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非鸟类恐龙和鳄类(的化石中)没有保存类似的结构,这给了我们了解恐龙发声机制和鸟类进化历程的新机会。”
根据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文章,中生代鸟类鸣管化石的发现和鸣管在同时代的恐龙身上的缺失,说明鸣管可能出现于鸟类进化的晚期,恐龙或许不能发出今天鸟类所发出的那些我们熟悉的鸣叫声。
而从化石材料中得知,“喉”也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本质上说,因为他们没有进化出喉,所以我们认为恐龙并不会吼叫。也就是说我们在屏幕上看到霸王龙仰天长啸的镜头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历史中的。
但是不能吼叫不意味着它们不能发声,在自然界,发声对于动物的捕猎和交配都至关重要。根据已有的对于化石解剖纪录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恐龙都有鼻腔、口腔以及鼻子。他们在颅内构成一个共鸣腔,使它们即使没有喉或者鸣管,也能发出各种声音。这一点在《侏罗纪公园》中也有吹响恐龙头骨模拟同类声音迷惑恐龙的镜头,虽然不严谨,但是是有科学根据的
特别像赖氏龙和鸭嘴龙这样的恐龙,它们有一个连接着呼吸管道的巨大的头冠共鸣腔。研究人员认为头冠能进一步放大它们的声音。一些研究人员使气流通过化石发现,化石能产生低频声音,就像现代的鳄鱼和大象的声音。因此即使它们不能吼叫,恐龙也能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如同他们的后裔一样。
电影中霸王龙的吼叫依然在耳边回响,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的区别,关于恐龙还有更多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
发展科学,延续文明,创造未来,不断的探索和发现才使我们人类进步至今,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