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长空万里东风起——奋进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苏联专家要撤走了。

中苏两党在1958年起开始产生分歧,随后逐渐地转为交恶。直到1960年7月16日,不可逆的结果终于发生: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所有在华的苏联专家将自7月28日至9月1日撤回苏联,包括《新技术协定》在内的12项协定废止,已开展的所有援助项目终止,包括200余个科技合作项目。

8月12日,国防部五院的苏联专家全部撤走。

8月24日,驻酒泉导弹试验基地的苏联专家全部撤走。

其实一些端倪早已出现。尽管绝大多数的苏联专家真心实意地想将知识传授给我们,但他们在来到中国前被要求“不得透露技术细节”,无论我们怎么请教都不肯透露;有几位苏联专家携带的专业书籍也在边境被扣留,理由是“违禁”;一些苏制装备要等到很久才能送到……这些事情无一例外地证明,苏联政府对于我国的援助是有保留的,他们只是想让我们做一个不会创新的科技残疾!

苏联专家与钱学森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不过我们早有准备。

早在1960年年初,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就苏联可能停止援助的恶劣情况作了最坏的打算。同年3月25日,国防部五院召开会议,决定在仿制工作的基础上,抽调一部分人员开展自行设计的工作。3月31日,聂荣臻完全赞同国防部五院的工作安排,并指出,“仿制不能停,要把能学到的东西尽快学到手”。

在国防部五院广大干部、专家、技术人员数年的奋斗之下,1960年的五院已经与成立之初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一分院、二分院稳定的科研班子已经形成,这一年将有4000余名大学生、2000余名中技生与4700名复员兵要加入团队,以往“要人没人”的局面已经彻底成为了过去式;导弹生产工厂211厂完成了从过去的飞机修理试制厂的蜕变;在19兵团、20兵团历经两年半的辛勤建设下,巴丹吉林沙漠拔地而起一座综合性导弹试验基地;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与火箭发射试验站也即将完工……

最艰难的时候都挺过来了,还怕苏联政府停止援助吗?

苏联的专家撤走了,我们自己摸索;苏联的材料没有了,我们自己研制;苏联的工程停摆了,我们自己做完!毛主席说:“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我们是很难还的。”

但这确实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例如黄纬禄、梁思礼所负责的导弹控制和制导系统,在苏制材料断供了之后,需要利用国产元器件与精密仪器仪表研制,由此产生的超差代料问题非常繁琐,但又需要一一耐心解决。这些国产元器件需要在较为极端的环境中工作,一旦发生故障,又需要从头开始设计。即便如此,他们带领着团队不断尝试,最终拿出了“1059”的全套控制与制导系统。

小小电子元件问题的解决就是“1059”国产化的缩影:在“1059”的最终成品中,弹体结构的材料代用率超过40%;376种辅助材料更是有超过80%的材料属于代用,自主生产的材料超过2/3。

除了导弹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部件实现了自行替代。例如试车台需要的耐高压、耐腐蚀的过氧化氢容器需要用不锈钢焊接而成,但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形成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禁止向我国出售不锈钢,苏联也予以断供,我国尚无法自产。在这样的极端困难环境下,梁守槃提出构建双层壳体的方案,将耐高压与耐腐蚀分为两个问题解决,内层采用耐腐蚀的纯铝,外层采用耐高压的钢材,成功解决了问题,保证了发动机试车的顺利开展。

1960年9月10日,经过拆装练兵的苏联P-2导弹发出轰鸣声,飞向了目标地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毫无疑问地,它使用的是国产的酒精、液氧以及过氧化氢。

9月19日,国防部、炮兵司令部和国防科工委等单位组成的导弹验收小组,对“1059”导弹产品质量进行了验收,除全弹结构略有超重外,全部装配质量和测试结果都达到技术要求,同意验收。

10月17日,用于“1059”导弹的5D52发动机在北京顺利通过90秒典型试车考核。

10月19日,国防部五院发布《“1059”试射几项规定》,组织了一支 77 人组成的试验队,由谢光选担任领队。

10月23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批3枚“1059”导弹从北京出发。这3枚导弹中,有2枚是实弹,1枚是遥测弹,随车共有120名工作人员,他们将前往酒泉导弹试验基地。

10月27日13时20分,试验人员抵达了酒泉导弹试验基地,由于还没完工,因此实验条件非常恶劣,并且由于自然灾害,国内物资匮乏,参试人员只能吃到黑豆面做的馒头。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导弹试射前的检查工作仍然在一丝不苟地推进着,只有每个零件、每个元器件都稳固,导弹试验才能成功。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意外还是发生了。

按照既定方案,11月1日,第二台5D52发动机在北京进行90秒典型试车。

当试车达到第55秒的时候,一声巨响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氧化剂泵突然发生了爆炸,连带泵盖上的18个螺栓一起扯断,飞出了30余米,所幸无人伤亡。

怎么办?发动机是导弹的心脏,如果装弹的发动机也有同样的“心脏病”,那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灾难,也是政治上的灾难。

深夜23时30分,任新民获悉消息之后,立刻在发射基地组织召开全体会议,通报了此次事故的情况,并组织第三设计部进行认真的讨论。

经过反复的调查分析,会议认为,发生爆炸的发动机存在缺陷,而这个缺陷已经在装弹发动机上早已得到解决,“1059”的试射仍然可以按照计划进行。随后试验队临时党委批准了这一建议,并形成决议。

任新民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1月3日,计划用于首次发射、编号为 000360 的“1059”导弹开始最后一次测试。测试结束后,导弹用专车送到三号发射场区,在气温零下 20 度的环境下,导弹安装完毕,缓缓起竖。

11月4日,聂荣臻、张爱萍、陈士榘飞抵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当晚,负责“1059”导弹地面设备仿制工作的谢光选被确定为代表,乘车到阵地地下发射控制室执行任务。担任这个工作,他无疑是最合适的。

1960年11月5日,凌晨,气温-30℃。

塞外的寒风卷起隔壁滩的砂石,而“1059”导弹纹丝不动,静静地伫立在大地上。过了一段时间,太阳从地平线跃出,照耀着导弹,投下一片长长的影子。

上午9时02分28秒,发射指挥员下达了点火命令。

参考资料:

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组织编写. 钱学森的航天岁月 [M]. 2012,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

2. 谭邦治. 任新民院士传记 [M]. 2014,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

3. 谭邦治. 梁守槃院士传记 [M]. 2014,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

4. 黄道群. 黄纬禄院士传记 [M]. 2014,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

5. 史颜莉. 谢光选院士传记 [M]. 2014,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

6. 贺青. 屠守锷院士传记 [M]. 2014,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

7. 石磊, 梁红, 杨利伟. 苍穹大业赤子心——梁思礼传 [M]. 2017,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北京,上海.

8. 韩连庆. 组建初期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J]. 科学文化评论, 2013, 10(4): 39-52.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