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火灾中到底该不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不恋财物,安全第一,润湿衣物,捂住口鼻,贴墙前行,弯腰逃生”,相信你一定对电影开场前这样的消防公益广告不陌生。经过多年的安全宣传教育,发生火灾时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后逃生,这已经成为一条通用的火灾逃生准则。

然而,2019年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消防综合演练活动上,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社会消防工作指导处负责人司戈现场讲解消防安全知识时谈到:

**火灾疏散时常见的一个严重误区,就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穿越浓烟”逃生,**这个话题也在网上迅速引起了热议。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湿毛巾捂口鼻逃生存在误区?这是怎么回事?

火灾发生时,用湿毛巾保护口鼻这一方法大概在二十世纪初开始由美国传出,这个方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适用的。

当时美国的房屋主要为木制,火灾产生的烟尘中以化学上无害的烟灰居多,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吸入固体烟灰发生呼吸道不适。而且,木制住房容易倒塌,发生火灾时如果跑不出去,很可能就会死于房屋倒塌的过程中。而湿毛巾作为可以完全抵挡烟灰,能有效地帮助被困人员直接穿过烟尘浓密的区域,逃到安全的地方。

湿毛巾捂住口鼻(图源:北方网)

然而,现代的房屋,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湿毛巾的作用就没那么大了。

一方面,房屋本身不易因火灾发生垮塌,被困人员待在较好封隔烟尘火势的区域等待救援,也有着非常大的生还几率。

另一方面,现代的高分子建材,发生火灾后会产生很多含有剧毒化学物质的浓烟,湿毛巾无法过滤浓烟中的有毒成分。也就是说,在现代房屋内,被困人员即使用湿毛巾捂住了口鼻,穿过烟尘浓密区域时,也可能因为有毒气体而倒下。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湿毛巾有用,但用在现代房屋内作用有限。湿毛巾有防高温、防烟尘的作用,但并不能挡住有毒气体,并不能完全帮助大家安全穿过浓烟区域。

需要强调的是,**有湿毛巾保护自己,肯定是比没有湿毛巾更安全的!**当火灾发生时,如果大家手边有水,可以迅速用水将衬衫打湿,制作简易版的“湿毛巾”。但是如果手边没有合适的材料,迅速封闭着火区域,逃往安全区域,比制作一份湿毛巾要重要得多!火灾中最重要的是反应时间,为了制作湿毛巾耽误宝贵的逃生时间绝对得不偿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有636名消防员因救灾牺牲,而伤亡在火灾中的普通人更是不计其数。掌握火灾逃生知识,危机发生时才能更好地自救,面对火灾,普通人该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

火灾,三种要素的一场错误“相遇”

要了解火灾中如何自救,首先要了解火灾的形成。我们在初中学习化学时就知道,火是燃烧反映的一种宏观层面的现象,而燃烧是一种剧烈的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发光发热现象,燃烧有三种要素:**存在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存在助燃剂。**只有这三个要素全部被满足时,燃烧反应才会发生。

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生了难以控制的燃烧反应,就会酿成火灾。

燃烧三角 (图源:化学教科书)

可燃物,顾名思义,即发生燃烧现象时那些“着火了”的东西。日常生活中可见的大多数材料都可燃,身边的木头、纸、织物、塑料、建筑材料等等不仅会在火灾发生时因着火带来财产损失,还会变成夺走生命的元凶。

可燃物必须有一定的起始能量,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才能产生足够快的反应速度而着火。而一旦着火,燃烧反应释放的巨大能量又会使得周边环境升温,点燃周围的其他可燃物,造成火势的蔓延。日常能见的所有材料着火点都在几百摄氏度及以上,远超人体所能承受的极限,即使不直接接触火焰,火灾现场所产生的热辐射和热对流也会给人体带来超出承受能力的热量,因此热伤害是火灾对人生命安全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

通常来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基本都是发生在空气环境下,此时燃烧反应的助燃剂就是空气中的氧气,因此,燃烧的火场会与人争夺氧气,造成人的窒息。同时,在火灾现场,因为大量的可燃物着火,周围空气中的氧气会“不够吃”,出现燃烧不充分的现象,导致像**一氧化碳、碳颗粒、各种复杂剧毒的有机物质等的产生。**这些燃烧产物被吸入后,有可能使人中毒,或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物理性伤害。

楼房火灾发展示意图 (作者自制)

在城市生活中,发生在楼房等建筑中的火灾是最需要防范和警惕的。因为建筑物内部通常物料多,人口密集,结构布置复杂,相对封闭,所以建筑中的火灾通常具有火情复杂,扑救难度大,人员生命安全危害性高等特点。尤其现代都市里高层建筑多,一旦发生火灾,火场加热空气使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从下部被“吸入”,形成从下向上的气流,风助火势,火焰将向更高楼层迅速蔓延,加之身处高层的人员无法采用跳楼,绳降等自救逃生方法,高层建筑人员逃生的希望将非常渺茫。这些困难都要求我们在火灾中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地自救。

身处楼房建筑中,火灾来了要怎么办?

我们知道在楼房中发生火灾危险性更高,也明白了湿毛巾发挥作用的原因,那么当身处发生火灾的楼房建筑中,如何更加正确地自救呢?

首先我们要判断自身所在环境,建筑面积与高度以及自己所在的位置,依此决定自救方案。

若有条件,可以润湿衣物或毛巾手帕捂住口鼻保护呼吸系统。火场的烟气温度高,氧气含量低,有大量一氧化碳等导致中毒或损伤呼吸系统的物质。建筑材料、塑料、电子产品等的燃烧还会产生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各种有害有机物,所以使用润湿衣物保护口鼻能够有效降温并过滤吸附烟气中的颗粒物,减少呼吸系统受到的伤害,提高幸存机会。

若身处低层,可从安全通道、疏散楼梯、消防梯等通道疏散,若火势较大安全通道被封锁,可以考虑从阳台,窗口等处逃生,使用窗帘,床单被褥等结成绳索绳降,万不得已再考虑跳楼逃生。

消防员借助消防梯实施灭火救援(图片来源:veer图库)

若身处高层,火情严重则切不可跳楼,很可能楼下已经被火场封堵,无法下楼,此时就要寻找相对更加安全的位置避难,等待救援。例如设在大型建筑内电梯、走廊末端的避难间,或者一般建筑的卫生间。避难间一般准备了防灾措施,结构也更加稳固,发生坍塌的概率更小;而卫生间通常没有可燃物,有水源,方便取水对环境进行降温。在房间内需用纺织物将门缝封死并喷水,防止浓烟和火焰进入,以延长救援时间。

身处火灾建筑中移动逃生时,要注意贴墙弯腰或匍匐前进,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浸湿的大块纺织品遮盖在身上,因为燃烧的特性,气体受热向上升,火焰和烟气向上蔓延快,横向蔓延相对较慢。切记我们普通群众不能像影视剧中表演的那样冲过火场、浓烟,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结语

减灾不如防灾,防患于未然才是我们对待自然灾害的最好办法,在掌握火灾逃生知识的更高层面,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如何杜绝火灾的发生。

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谨慎用火,安全用电,不要在野外使用明火。同时,在进入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商场、电影院等时,要预先观察留意带有绿色灯牌标识的安全通道位置,大型活动开始时通常主办方也会做安全疏散方案的教育,千万要注意认真听取并记录,不要为一时爽快埋头玩手机!

安全通道(图片来源:veer图库)

万一火灾真的发生时,谨记“不恋财物,安全第一,润湿衣物,捂住口鼻,贴墙前行,弯腰逃生”的真言,抓住宝贵的逃生时间,及时进行撤离。

逃生时要切记,根据现场条件实施自救,湿毛巾能够提升生存几率,但若是为了制作湿毛巾耽误过多的逃生时间,绝对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