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了?赶紧吃退烧药。这是大都数人对发烧的第一反应。然而,发烧时,过早的吃退烧药,反而会抑制机体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
当机体被病原体感染后,免疫细胞要经过血液循环运动到感染部位的小血管,在相应的部位停留下来,并穿过血管到达感染部位和淋巴结,最终将侵入机体的病原体清除掉。整个过程,对生物体的存活非常重要。
发热,是开启免疫系统“战斗”模式的钥匙
发热会开启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高级别”保护机制。发热后会激发免疫系统进入“战斗”状态,扫除感染。
迄今为止,人们对发热促使免疫系统高效运作的原理知之甚少。近期,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陈剑锋研究组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免疫》上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机体温度达到高热(38.5℃及以上时),会促进免疫细胞中热休克蛋白90,Hsp90的表达。而在细胞表面,有一类名为整合素的细胞粘附分子,它负责免疫细胞在血管素表面的“停留”,“爬行”和渗出血管等过程。
在热刺激后,Hsp90会被招募到细胞膜上,与α4整合素结合,这一过程会大大加速免疫细胞“运动”,使其可以快速赶往感染部位的淋巴结和组织。值得一提的是,Hsp90的表达,只能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才能被诱导表达,说明发热对机体感染清除的促进作用要达到高热才能被启动。
另外,一旦Hsp90被成功诱导,即便体温回到正常水平,Hsp90的表达也可维持大约48小时。因此在发热一段时间后,完全可以用退热药降温,而不影响发热对免疫细胞粘附与迁移的促进作用。
目前,陈剑锋研究组发现,高热6小时,可以有效诱导Hsp90的表达。他们正在研究,发热是否只需要更短的时间就能提高Hsp90的表达,让免疫系统“并足马力”。
所以,发烧了,怎么办?
正确的做法是,在病人身体条件允许下,让病人的体温维持在38.5℃以上一段时间,然后再吃退烧药,这样会极大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对外病原体的清除,而不是立即服用退烧药,过早的抑制机体自身免疫防御。
考虑到个人身体条件不同,对发烧的耐受也可能不同,婴幼儿、老人、有其他健康状况对发烧耐受差的病人,一旦有高热,还是要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如果发热异常,并伴有其它的明显不适,也需要及时就医明确感染源,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