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震后重建:虫媒生物防治有多重要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航拍下地震后的九寨沟漳扎镇(图片来自微博)

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

因为地震受损的墙体(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地震发生后,部分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垃圾遍地,污水横流,蚊蝇孽生,生态遭受破坏,腐烂变臭的畜禽尸体更成为各种病菌生长繁殖的理想场所。

一间在地震中受损的房屋(图片来源:阿坝消防)

另外大批灾民集中在临时搭建的住所,居住拥挤,人口密度大,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蔓延。同时灾民普遍惊慌失措,身心交瘁,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也成为传染病流行的诱发因素。

九寨沟景区内裹着厚衣服和毛毯来到街上席地而睡的游客(徐广摄)

作为地震重灾区的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夏季已经到来,雨水高温,蚊虫繁衍很快。蚊虫不仅叮咬人,干扰人们的工作和睡眠,而且是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黄热病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地震后容易导致蚊虫滋生(图片来自网络)

如何进行灾后虫媒生物防治工作呢?

开展虫媒孳生地调查,收集虫媒生物控制的基本资料

准确掌握灾区内蚊、蝇与臭虫及鼠类的种群、密度及其消长规律以及病媒生物的侵害状况,尤其要加强对特殊环境中病媒生物的本底调查。

此外,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对影响人们身体健康较大的新出现的病媒生物种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及时调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地震灾区常见的恶虫(图片来自网络)

在此基础上,认真做好灾区内虫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掌握与虫媒疾病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媒介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虫媒生物危害提供依据。

做好灾区内虫媒生物基本资料的收集、分析(图片来自网络)

做好灾区虫媒生物的监测与控制

震后在灾区开展虫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调查尤为重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合理的、经济的防治措施,完成疫源地及现场虫媒生物控制及技术指导工作,并制定适合于本地区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虫媒生物防治预案与措施,以确保灾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还应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灾区开展虫媒生物的种群分布和密度调查(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应当做好应对灾害事件足够的技术、人员和物质储备。技术储备主要指针对不同情况下发生的媒介生物性疾病应急处理中媒介的种类鉴定、防治策略的制定、防治新技术的研究,甚至科学合理的防治预案的制定。

**人员储备,**主要指业务精湛的病媒生物防制专家、有懂技术的病媒生物控制操作人员。

**物质储备,**主要指平时必须储备一定量的消杀灭药物、施药器械、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其它所需的物品,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开展综合防治措施

目前,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虫媒生物种群密度最主要和有效的方法,随着化学防治的不断深入,必然使用大量的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而且导致蚊虫产生严重的抗药性,特别是对已经遭受地震破坏的灾区无疑是加重了灾后环境重建的难度。

化学防治(图片来自网络)

中科院专家认为,尽量减少使用剧毒的化学农药,应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品和生物杀虫剂,一方面可以实现虫媒的有效控制,另外重要的是可以有效保护好灾区紧缺水源的安全性,减少水源的污染。

同时开展媒介昆虫和鼠类抗药性调查研究,掌握辖区内病媒生物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辖区内所使用的杀虫、灭鼠药械的效果进行监测,指导正确、合理、科学、安全使用卫生杀虫剂和杀鼠剂,保证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应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品和生物杀虫剂(图片来自网络)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剂型,推广虫媒生物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