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常用药阿司匹林你真的了解吗?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阿司匹林作为老百姓经常服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最早阿司匹林被用作解热镇痛药,随着科学家的慢慢发掘,阿司匹林的神秘面纱慢慢揭开了……

阿司匹林是怎么来的?

在古希腊,当时的医生给患者服用柳树的树皮来缓解发烧发热的症状,患者通过咀嚼树皮来达到解热镇痛的效果。后代的科学家从这个经典事件中得到了灵感,通过分离柳树皮中的有效成分,分离出了水杨酸。经过临床实验,结果发现水杨酸对于胃肠道有很大的刺激作用,比如恶心、呕吐等等,严重的还会产生胃肠道出血。于是科学家对水杨酸进行了结构改进,加入乙酰基,成为乙酰水杨酸。这就是我们熟知的阿司匹林。

现在有很多非处方药当中都含有阿司匹林,比如:阿司匹林肠溶片、乙酰水杨酸锌胶囊、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复方乙酰水杨酸胶囊等等药物中都含有阿司匹林。这些不同的剂型决定了阿司匹林不同的用途。

阿司匹林都有哪些功效?

阿司匹林作为常用的非处方药,最常见的适应症之一就是解热镇痛,其次就是用于心脑血管的预防与治疗。除了这两个适应症之外,阿司匹林还有抗风湿、抗肿瘤的作用。

什么人不能吃阿司匹林呢?

阿司匹林的功效如此之多,难道适合所有人吗?显然不是的。

首先,孕妇不能服用阿司匹林。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妇是越来越多了,孕妇感冒或者发烧时,如果服用阿司匹林的话,阿司匹林会透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畸形、胎儿出血甚至胎死宫内。

再者,对解热镇痛抗炎药过敏的人不能服用阿司匹林。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体内的环氧化酶生成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特异体质的人服用阿司匹林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有食用阿司匹林病史,临床表现的症状为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阿司匹林哮喘等,所以当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要尽快到医院就医,进行相关的治疗和检查。

第三、血友病和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禁用阿司匹林。血友病和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而阿司匹林则属于一种抗凝药物,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故血友病与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会加重病情。

最后,溃疡病活动期的患者禁止服用阿司匹林。在临床上,有溃疡病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之后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胃出血甚至穿孔。如果溃疡病的患者在感冒发热时不得不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可以与胃粘膜保护剂同时服用。当然,除了胃黏膜保护剂之外,食物也可以做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比如说,阿司匹林也可以与米汤白糖同时服用,在中医来讲,叫做阿司匹林——白糖米浆汤。米汤可以保护胃粘膜,并且可以补充能量和营养,热的米汤可以促进发热患者的发汗,促使疾病的康复。

阿司匹林被用作抗凝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什么年龄吃才最有效?

我们身边有很多中老年人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年龄段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都可以达到预防心脑血管病的效果。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公布了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指南最终版,他们将服用阿司匹林的人群分为了两大类:第一类人群是大于70岁的老年人与小于50岁的中年人,这类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内,没有证据证明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阿司匹林对于这类人群的疗效是无法评估的,所以是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的。第二类人群是50~60岁与60~70岁的老年人,尤其是50~60岁人群连续服用阿司匹林10年以上是能够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

不知通过我们以上介绍大家有没有对于阿司匹林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呢?对于药物的使用大家还是应该谨慎,不要让一时的粗心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参考文献:

1.Aspirin Use and Reduced Risk of Pancreatic Cancer. Harvey A. Risch, Lingeng Lu, Samantha A. Streicher, Jing Wang, Wei Zhang, Quanxing Ni, Mark S. Kidd, Herbert Yu and Yu-Tang Gao.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Prevention DOI: 10.1158/1055-9965.EPI-16-0508 Published 20 December 2016

2.BIOAVAILABILITY OF ASPIRIN IN RATS COMPARING THE DRUG’S UPTAKE. INTO GASTROINTESTINAL TISSUE AND VASCULAR AND LYMPHATIC SYSTEMS: IMPLICATIONS ON ASPIRIN’S CHEMOPREVENTIVE ACTION. L.M. LICHTENBERGER, T. PHAN, D. FANG, S. EDLER, J. PHILIP, T. LI-GENG, E.J. DIAL. JOURNAL OF PHYSIOLOGY AND PHARMACOLOGY 2016, 67, 5, 635-642

3.The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ory Drug Treatment in Gastric Cancer Prevention: an Update of a Meta-analysis. Pengfei Kong, Ruiyan Wu, Xuechao Liu, Jianjun Liu, Shangxiang Chen, Minting Ye. Journal of Cancer 2016, Vol. 7 2247-2254

4.Aspirin and levofloxacin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prostate cancer or transformation to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a two-part,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study. Yang L, Chen Y, Tang Z, Xue W, Qiu S, Tan P, Wei Q. Lancet. 2016 Oct;388 Suppl 1:S85. doi: 10.1016/S0140-6736(16)32012-8.

5.Aspirin suppresses growth in PI3K-mutant breast cancer by activating AMPK and inhibiting mTORC1 signaling. Henry WS, Laszewski T, Tsang T, Beca F, Beck AH, McAllister SS, Toker A. Cancer Res. 2016 Dec 9. pii: canres.2400.2016.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