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窃蛋龙:“偷蛋”罪名仍洗刷不掉

中国科普博览
原创
中国科协、中科院携手“互联网+科普”平台,深耕科普内容创作
收藏

引言
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总是伴随着错误与改正,不过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没法改正的情况。1923年,美国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斯在蒙古戈壁的茫茫荒漠中发现了一个埋藏在沙丘下面的巢穴和里面许多卵圆形的恐龙蛋化石。在巢的边上,有一只兽脚类恐龙的化石骨骼,这只恐龙的头紧紧挨着巢中的恐龙蛋,因此发现这些化石的研究人员们认为这只恐龙是在偷盗巢中的蛋时,被突如其来的沙尘暴掩埋而死的。经过对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学家们给这只恐龙取了一个不怎么光彩的名字:窃蛋龙(Oviraptor)。


图1:正在孵卵的窃蛋龙骨架模型

龙与龙蛋
在1923年之前,人们还不知道恐龙是如何繁殖和抚养后代的。当时对这些史前的巨大动物的生态还存在着许多猜测。不过随着安德鲁斯和他的探险队在蒙古戈壁上发现了一些卵圆形的化石,恐龙的出生之谜终于揭晓了答案。


图2:原角龙的化石骨架

除了恐龙蛋,这个探险队还发现了包括原角龙(Protoceratops)和伶盗龙(Velociraptor)在内的好几种恐龙的化石。在鉴定化石的时候,他们犯了一个错误。因为原角龙的化石在当地十分常见,所以队里的研究人员想当然地把一窝恐龙蛋的错误地归给了原角龙,这让人们觉得恐龙巢边上的窃蛋龙是为了偷吃别人的蛋才死在了恐龙巢的附近。窃蛋龙“偷蛋”的罪证看上去证据确凿,所以就这么被扣上了盗贼的罪名。不仅如此,窃蛋龙的种名还被命名为“喜爱原角龙的”(philoceratops),意思是专门盗取原角龙蛋的窃蛋龙,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嗜角窃蛋龙,看上去窃蛋龙和原角龙之间的仇怨就这么结下了。
罪名定下以后,研究者们还试图从窃蛋龙的身体结构上分析它以恐龙蛋为食的证据和细节,例如窃蛋龙细长的手指和嘴巴里面坚硬的凸起就被认为是其抓握恐龙蛋和将龙蛋咬碎的有力工具。


图3:一窝窃蛋龙类的蛋化石

无辜的罪名
窃蛋龙拉丁学名的含义是“偷蛋的贼”。但是根据90年代发现的窃蛋龙类巢穴和里面的恐龙化石分析,实际上被认为遭到窃蛋龙“偷蛋”的原角龙的巢其实正是窃蛋龙的,里面的恐龙蛋化石也正是窃蛋龙自己的蛋。根据对窃蛋龙头部骨骼的研究,古生物学家们认为窃蛋龙坚硬的嘴巴能够咬碎软体动物的甲壳,例如蛤蜊。而在窃蛋龙生活的地区,蛤蜊正是一种常见的食物。后来又在窃蛋龙化石的腹部发现了蜥蜴的化石,这说明这类恐龙可能是以一些小动物为食的。倒霉的窃蛋龙不仅背上了盗贼的罪名,还被路过的原角龙在名义上把自己的蛋给抢走了。


图4 正在保护巢穴的窃蛋龙类化石

一大家子窃蛋龙
我们从后来发现的窃蛋龙类恐龙的化石中可以发现,窃蛋龙类恐龙其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动物类群。它们属于蜥臀目兽脚亚目之下的窃蛋龙下目,这一类恐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一个短而有力的喙状的嘴巴。在窃蛋龙类恐龙的身上还曾经发现过羽毛的痕迹,是一类比较著名的带羽毛恐龙,它们与鸟类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
窃蛋龙下目包含有超过二十种恐龙,其中不仅包括窃蛋龙,还有著名的似鸟龙、尾羽龙、原始祖鸟和巨盗龙等成员。这个家族的恐龙可以说是人才济济,从像火鸡一样大小的尾羽龙到身长两米左右的窃蛋龙、葬火龙,在我国内蒙发现的巨盗龙更是有着长达八米的身长,几乎可以和当时的暴龙类恐龙相匹敌。


图5:巨盗龙的复原图

虽然现在窃蛋龙“偷蛋”的嫌疑已经被洗清,但是由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规定,已经命名的物种必须以其最早的有效命名为准,所以窃蛋龙“偷蛋贼”的“罪名”直到今天仍然没办法修正,这一大家子窃蛋龙类也就只好顶着这样一个不甚光彩的名号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了。

内容资源由项目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