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0日17时45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来自哈佛大学的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以表彰两人在契约理论方面的贡献。
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om)
二位教授在契约理论的不同方向都分别做出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本特·霍姆斯特罗姆的主要成果为激励理论,他关于最优激励合同的研究为解决绩效薪酬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奥利弗·哈特则推动了不完全契约理论的发展,而契约理论影响了从公司治理到国家宪法的很多领域。
宏观经济学家与2016诺奖失之交臂 但贡献巨大
2016诺贝尔经济学奖尘埃落定,此前在一些机构预测中呼声很高的宏观经济学家——保罗·罗默(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奥利弗·布兰查德(2008至2015年间担任国际国币基金组织(IMF)的首席经济学家)并未捧回奖杯。
宏观经济学家保罗·罗默
1969年至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累计颁发了47次,共有76人获奖,其中,宏观经济领域的获奖者最多,达到9人。
他们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详(著作成为教科书)的经济学家: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
西蒙·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 )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弗·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和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 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济波动;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创立货币主义理论,提出永久性收入假说。
经济危机
但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一些世界主要国家进入“负利率”时代,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对于经济复苏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远不及前,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是什么?该如何保持世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没有给出很好的答案。
保罗·罗默在1986年建立了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把知识完整纳入到经济和技术体系之内,使其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1990年,保罗·罗默发表《内生性技术变革》(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对古典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进行补充,增加了人力资本和新思想,提出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
相比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更能体现劳动者之间的贡献差异,此后,他长期倡导人力资本的经济力量和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贡献。
简单地说,套用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是人才!”因此,虽然保罗·罗默与2016诺贝尔经济学奖失之交臂,但他对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仍然值得我们记住和敬佩。
历年诺奖得主对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根据诺贝尔奖的授予原则,诺贝尔奖应授予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人。下面,我们也来简单看一下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工作对人类经济发展的贡献。
迄今为止,很多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论和方法都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地学习、推广和应用,例如:
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和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经济学者完善并发展了货币理论,美国、中国等国家以此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政策体系,制定了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和最终目标;
斯通(John Richard Nicholas Stone)主导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为世界多数国家进行国民经济统计核算的主要依据;
基于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提出的投入产出方法,可以测算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默顿(Robert C. Merton)和斯科尔斯(Myron S. Scholes)提出的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公式,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给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定价的基本方法;
以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命名的科斯定理为资源定价和资源税的征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曾经,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经济理论创新支持了20世纪人类经济的蓬勃发展,尤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最多的美国(1969年至2016年78位获奖者中,美国人46位),其经济发展受益于20世纪宏观和微观各领域创新经济理论的提出,同时,无论是宏观经济、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大型企业的内部管理及跨国企业的管理,大量经济实践活动的反馈对于经济理论的提出也有所启发和修正。
中国经济从诺奖中受益 未来应走“自主创新”之路
思想的贡献没有国界,但是各国的经济基础、社会行为规则仍有所差别。
多年来,中国同样受益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思想贡献。但是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在指导中国经济发展上力不从心。面对新形势,中国的经济理论也要走“自主创新”之路,需要本土的经济学家根据国情、前瞻性地探索和提出能够指导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