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诞生18世纪,蔓延欧洲的天花病毒,夺取了1.5亿人的生命,这个数字超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的总和。天花病毒,这个曾经笼罩在人们心中的阴霾。直到1796年,被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彻底打破。1796年5月14日,詹纳医生用一把柳叶刀划破了一个8岁小男孩的胳膊,将牛痘浆液接种到小男孩的伤口上。随后,小男孩感染牛痘出现了轻微的发烧现象,但很快康复。7月份,詹纳又给小男孩接种了天花病毒,结果小男孩却没有发生任何感染,接种牛痘让小男孩获得了对天花的免疫力,于是最早的天花疫苗也由此诞生。疫苗的原理和生产过程人体免疫系统,是人类抵御外部病毒侵害的防御系统。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不断产生抗体,进而标记和消灭病原体,病原体被清理消灭后会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会留下标记。随后,当同样的病原体再次入侵人体时,免疫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调动体内的免疫细胞一举消灭病原体。接种疫苗就是将“减活”或“失活”的病原体,或其人工蛋白注入人体,提前催生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病原体” 的防御,进而达到避免病原体感染的目的。比如,狂犬病疫苗通常是灭活病毒疫苗,目前疫苗生产企业通常使用的方法有鸡胚法、Vero细胞法等。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通过数项检测,才能保证生产出的病毒安全有效,无污染物。就人类来说,在感染了很多病毒后,通常都能在自身免疫系统的帮助下自愈。狂犬病病毒却是个例外,它可以直接攻击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感染者对病毒进行充分免疫应答并产生足够的抗体前,就会因为中枢神经破坏而死于呼吸、心跳麻痹。万幸的是,狂犬病一般拥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人体在潜伏期内积累了足够的病毒抗体,就可以阻止病毒进一步侵染神经系统,保住一条命。狂犬病疫苗的作用就是使人体在短时间内产生免疫应答并制造大量抗体。狂犬病病毒太过凶险,只有灭活的病毒才可作为疫苗使用,灭活的病毒在接种者体内无法繁殖,因此需要连续注射数次才能使身体产生足够的抗体。以5针法疫苗为例,通俗些说,第一针是让免疫系统“认识”病毒,第二针和第三针的作用才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最后两针可以加强免疫应答,为人体提供长达半年的保护。疫苗的发明,为人体构筑了一道抵御病原体感染的安全屏障。然而,每一种疫苗都是针对特定的病毒,并非所有传染病都能研发出相应的疫苗。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李少伟认为,“疫苗防御的效果还会受到人体体质差异、疫苗效价、接种时间等多方面的影响。但迄今为止,接种疫苗依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疫苗接种情况早在 1978年开始,我国就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号召开始实施计划免疫。40年来,国家免疫规划中公民免费接种的疫苗已经从最初4种扩大到14种,可预防的传染病从6种扩大到15种,以乡为单位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已经高达90%,儿童乙肝、乙脑、百日咳、麻疹等曾经流行的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疫苗生产国,年产能超过10亿剂次。实际上,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疫苗生产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疫苗通常都是安全有效的——当然,前提是,疫苗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工艺和流程来生产疫苗,希望假疫苗事件不再发生。责编|曾丹科学顾问|李少伟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文章由腾讯科普“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