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如何给儿童科学护牙?牙刷、牙膏、牙线三管齐下

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
原创
最前沿的科学消息,最新热点科普解读,我们要给你吹来科学的清风
收藏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可真要命”。龋病(俗称“蛀牙”或“虫牙”)和牙周疾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我国人民最常见的两种口腔疾病,也是导致牙痛的两种最常见的疾病。龋齿和牙周疾病主要都是由牙菌斑引起龋齿在早期一般不会有疼痛或不舒服,只有在医生检查时才会发现牙齿表面有黑点或白斑,如果不及时治疗,任由其继续发展的话,就可能会形成龋洞,遇到酸、冷、热等刺激时就会感到疼痛不适;最后牙体会被破坏变成残根、残冠,甚至导致牙齿丧失,造成咀嚼困难。2017年9月20日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2岁儿童恒牙龋患率为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个百分点,儿童患龋情况已呈现上升态势。龋病导致患者的牙齿发黑掉落牙周疾病则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牙骨质、牙槽骨、牙龈、牙周膜)的各种疾病。首先是牙龈红肿、触碰时容易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可能会出现牙龈萎缩、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与移位,有时还会引起牙周溢脓、口腔异味,最后导致牙齿脱落或不得不拔除。龋齿和牙周疾病主要都是由牙菌斑引起的,所以清除牙菌斑是维护口腔健康的基础。对于青少年来说,青春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牙龈的炎症,所以要更加注意口腔卫生,定期看牙医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如何帮孩子护好牙齿?牙刷、牙膏、牙线三管齐下1、晚上睡觉前的刷牙尤其重要刷牙可以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但牙菌斑在刷牙几个小时后就会在牙齿上重新附着和不断形成,特别是晚上睡觉时唾液分泌会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会变弱,细菌会更容易生长,所以建议每天至少要刷两次牙,晚上睡觉前的刷牙尤其重要。刷牙的同时也要用舌刷刷一下舌头。每次刷牙的时间应为2~3分钟,上下牙列内外都要刷到,可以参考水平颤动法(巴氏刷牙法)、旋转式刷牙法。牙刷可选择软毛牙刷,牙刷的头要小一些,以方便在口腔里(特别是口腔后部)转动。如果牙刷的刷毛弯曲了或倒伏了,就要立即更换牙刷。即使刷毛没有弯曲或倒伏,每次刷牙后都要把黏在牙刷刷毛之间的食物残渣彻底清理干净。2、含氟牙膏其利大于弊,有明显的防龋效果许多家长对含氟牙膏有误解,以为孩子用含氟牙膏不好,其实用含氟牙膏刷牙有明显的防龋效果,含氟牙膏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是龋齿发病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牙医协会(ADA)建议孩子的第一颗牙齿长出后就用含氟牙膏刷牙,适量使用含氟牙膏对健康是利大于弊的。我国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和12岁儿童每天两次刷牙率分别只有24.1%、31.9%,含氟牙膏使用率分别为42.1%、55%。所以单就刷牙这点来说,我国儿童和青少年就有很大改进空间。3、牙线不会令牙齿间隙变大只用牙刷刷牙的话还不容易完全刷干净,因为牙刷的刷毛不能完全伸到牙齿间隙里面,所以牙齿的间隙可能刷不到,可以辅助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或冲牙器等,这些工具能较好预防食物嵌塞引起的牙龈炎。很多人以为牙线会使牙齿间隙变大,所以不愿使用牙线,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牙线是不会令牙齿间隙变大的,当然如果在使用牙线时觉得牙线进入牙间隙有困难,也不要硬来,首次使用建议在牙医的指导下进行。牙线是牙刷和牙膏坚强的后盾4、洗牙并不会损害牙齿,每年洗1-2次除了牙菌斑以外,牙齿上还容易积聚牙石,牙石是一种沉积在牙面的钙化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软垢,不容易通过刷牙来去除,一般要通过龈上洁治术(俗称“洗牙”)才能把牙石去除。龈上洁治术是由专业人士使用专业器械来去除牙石和牙菌斑,并磨光牙面,使牙菌斑和牙石不那么容易沉积。很多人以为洗牙会损害牙齿,所以不愿意洗牙,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其实洗牙并不会损害牙齿,即使牙齿没有健康问题,一般也建议每年洗一到两次牙。5、少摄入游离糖可以降低龋齿的风险在饮食方面还要注意少吃甜食和甜饮料,游离糖是公认的龋病风险因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布的膳食建议,少摄入游离糖可以降低龋齿的风险。游离糖是指由食品厂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远离甜蜜的诱惑让我们一起将孩子的牙齿问题消灭在萌芽中,保持一口靓丽健康的牙齿,让孩子受益终身。作者| 朱剑笛,科普作者审稿| 张美娟,口腔临床医生文章由“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