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自噬机制”获颁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
原创
最前沿的科学消息,最新热点科普解读,我们要给你吹来科学的清风
收藏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3日中午11时30分,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大隅良典1945年出生于日本的福冈县。1974年,他在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全球知名的生物医学研究教育中心——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学习三年。在这之后,他回到东京大学并于1988年建立了研究团队。2009年起,大隅良典即成为了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教授。“自噬”一词起源于希腊语,其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自食”。这一概念首先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细胞可以将自己包裹进一个膜结构,然后把这个小型囊体运输到被称作“溶酶体”的回收机构分解,从而消灭自身内部的物质。但是由于这一研究过程非常困难,自自噬细胞发现后30年均未有任何实质性成果。大隅良典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面包酵母发现了自噬作用的关键机制,同时也发现了自噬机制同样存在于人类的细胞内。这一发现突破了人们对细胞物质循环的传统观念,也揭开了自噬机制在一系列生理过程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比如生物体对于饥饿的适应、机体对于感染的反映。不仅如此,自噬作用的发现还能让人们进一步了解癌症和神经疾病病症的发生原因。得益于大隅良典及后来者的贡献,我们现在知道,自噬控制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自噬能快速地为体内能量提供燃料,因此对“细胞对饥饿的响应”、及其他类型的压力至关重要。被感染之后,自噬能消灭掉入侵的细胞菌和病毒。自噬还影响着胚胎的发展和细胞变异。此外,细胞还利用自噬来消除受损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这是一种高质量的控制机制,对抵抗年老所所导致的不良影响至关重要。除此之外,被破坏的自噬还与帕金森、II型糖尿病和其他一些老年疾病有关。自噬基因突变也有可能导致遗传疾病,而自噬机制被干扰后还有可能导致癌症。目前,研究人员正在依据这些研究成果研究各种药物。自噬被人类发现已经超过50年,然而,直到大隅良典于上世纪90年代公布其研究成果之后,人们下才真正认识到其在生理学和医学领域的重要性。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签署了他的遗嘱,用他遗产中的一部分作为基金设立了诺贝尔奖。正如他的遗嘱所述,其中一部分奖金用于奖励那些“在生理学或医学领域内获得最重要的发现的人”,也就是所谓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奖章图案是拿着一本打开书的医学之神,正在从岩石中收集泉水,为生病的少女解渴。奖章上刻有一句拉丁文,意为“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该奖项于1901年首次颁发,由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医科大学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负责评选,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的周年纪念日)举行。自从1901年该奖项开始颁发以来,已经经历了115年的历史,这其中都有哪些故事呢?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一探究竟。9个奖项从缺的年度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委员会共颁发106个生理医学奖,其中有9年未能颁奖,它们分别是: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942年。根据《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如果评奖当年未能评选出获奖作品,则奖金将保留至下一年颁发,而若第二年仍未评选出获奖作品,奖金则将被收回基金会。210个获奖人1901年以来,一共有210个个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不过在这些获奖人中,有些是独享大奖,有些则是分享荣誉:生理医学奖中38个得主为一人,32个是由两位获奖者分享,36个则是由三名获奖者共享。《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中规定,如果获奖作品由两到三人共同发现,则奖金应同时授予所有发现者,但获奖人最多不得超过三人。最年轻的和最年长的获奖者根据统计,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1923年,时年32岁的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因发现胰岛素而获得该奖。而最年长的获奖者则是美国生物学家裴顿·劳斯,他因发现了肿瘤诱导病毒于1966年获奖。女性获奖者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的名单中,曾有12位女性获此殊荣。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凭借“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该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六年来获得该奖项的科学家名单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201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奥基夫和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和梅布莱特·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3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罗斯曼和兰迪-W·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细胞核重编程技术”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巴特勒和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尔曼因他们对于“先天免疫机制激活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也因“发现树突细胞和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共同获得该奖。2010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杰弗里·爱德华兹因为“在试管婴儿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资料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评论
科普cuili007
庶吉士级
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