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 18-35岁占60.6%

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
原创
最前沿的科学消息,最新热点科普解读,我们要给你吹来科学的清风
收藏

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无毒青春,健康生活”。咦,禁毒日和青春有什么关系?先来看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2015年全国毒品滥用问题发生了新变化,滥用海洛因等阿片类毒品人员比例有所下降,合成毒品滥用人员比例上升,首次超过传统毒品成瘾人员比例。吸毒人群覆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各个社会职业群体,呈现出“一降一增”和“三个全覆盖”的特点。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滥用合成毒品问题突出,吸毒人员低龄化趋势明显。截至2015年底,全国现有吸毒人员234.5万名(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吸毒人员低龄化特征突出。在全国现有234.5万名吸毒人员中,不满18岁的有4.3万名,占1.8%;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36岁到59岁的有87万名,占37.1%;60岁以上的有1.1万名,占0.5%。18岁到35岁的有142.2万名,占60.6%,这是什么概念?年轻人吸毒数量已经占大多数了!如果告诉你哪些是毒品,你看可能不会去碰,但是不是你不明白,是毒品的变化太快,一些合成毒品让人防不胜防。合成毒品又称“俱乐部毒品”“休闲毒品”“假日毒品”,是相对于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而言的,是化学合成类毒品,主要种类为甲基苯丙胺(冰毒)、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摇头丸)、氯胺酮(K粉)麻古等,特点是毒性大,成瘾性更强,服用毒品后造成的危害更大,戒除毒瘾更难。1)冰毒(甲基苯丙胺),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可致免疫功能降低,严重损害心脏与大脑组织,并会导致死亡。冰毒多冰壶加热吸食,俗称“溜冰”。加热后产生的气体通过一根导管进入水里,经过过滤的气体从另一个管送入吸食者口中。冰毒吸食后的主要表现是兴奋、话多、不停地夸夸奇谈或者机械刻板的重复一个动作。2)摇头丸(MDMA)。大多色彩鲜艳,通常刻有十字、奔驰、三叶草等标志的小药丸,形状圆形、方形、椭圆形、三角形等。服用后会自我约束力下降,并伴有幻觉和暴力倾向,可导致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常与酒、可乐搅拌服用。3)K粉(氯胺酮),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是一种精神药品,服用后身体瘫软,还会出现神经毒性反应和精神分裂症状,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损害。主要采用鼻吸的方式,利用吸管、喷壶等器具进行吸食。新型毒品的种类非常多,还有LSD、麦司卡林以及迷幻蘑菇等等,品种层出不穷,更新换代非常快。让青少年远离毒品,该怎么办?第一,学校、家庭要加强宣传教育,尤其是图文并茂、易于学习的毒品危害宣传,使青少年真正能够从内心里得到教育和震撼。第二,做到拒绝第一口,要用爱心、温情营造一个能让青少年拒绝毒品的外部环境,这其中包括家庭、学校、社区等多个层面的关心、爱护和管理,及时发现青少年的不良习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给予疏导和教育,将不良行为遏制于萌芽阶段,并要加强对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和关爱。第三,如果已经接触了毒品,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早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尽量将毒品的危害减少到最低。第四,要依法治毒,要完善立法、加强执法,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根除毒品种植、生产、销售的渠道,杜绝毒品来源,使吸毒现象成为无源之水,是遏制青少年吸毒蔓延趋势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总之,防范青少年吸毒危害,必须有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配合,以多种形式,交织成网,做到网格化管理,疏而不漏,达到打防结合、堵源截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目的。最大限度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拒绝毒品,同时帮助吸毒者戒除毒瘤,巩固戒毒成果,形成多渠道、全方位、讲实效的禁毒态势,这必将会对青少年吸毒防范产生积极的效果。(资料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本文由中国毒理学会推荐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