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舌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染媒介是伊蚊和库蚊,羊被叮咬后易感染发病的病毒性疾病,以颊黏膜和胃肠道黏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乳房和蹄冠带上也常出现病变,且蹄真皮层遭侵害而发生跛行。因此羊一旦患病,每年羊群都可能会发生。本病多发于湿热夏季和早秋,特别是在池塘、河流较多的低洼地区发生。流行迅速,死亡率高。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临床症状。病羊被毛松乱、消瘦,不能摄食和饮水。潜伏期约1周,病初体温升高达42℃,白细胞数减少,高温稽留热,几天后下降,随即白细胞数回升正常水平。病羊精神萎顿,喜卧、厌食、呼吸和心跳加快,下颌和唇水肿,耳水肿下垂,有大量流涎,由鼻孔流出粘稠鼻汁(有时带血),常在鼻孔周围凝结成干痂,因而导致呼吸困难。病羊发出鼾声,鼻粘膜和鼻镜糜烂出血,上唇齿龈出现灰白或灰黄色伪膜,伪膜脱落后形成烂斑。齿龈及颊部黏膜亦有瘀斑和糜烂,口角内的乳头极易出血,舌面糜烂,表面附着灰黄色坏死组织。部分病羊的舌面发绀,蹄冠上部皮肤有紫色淤血,病羊后期出现血样下痢(说明肠黏膜也被侵害),此类病例大多终于死亡。病程8天-15天,发病率可高达30%-40%,病死率为20%-30%。某些病羊于病愈后出现被毛脱落现象,各种品种的山羊均易感,1岁左右的青年羊最易感,吮乳羔羊有一定的抵抗力。病理变化。各脏器和淋巴结充血,水肿和出血,颈颌部皮下胶样浸润。除上述口腔病变外,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黏膜均有出血点,乳房和蹄冠等部位也出现病变,上皮脱落,但不发生水泡,蹄叶发炎溃烂。防治措施对病羊应细心护理,加强营养,隔离饲养,避开烈日、风雨及暴晒的圈栏内,并对口腔、鼻和蹄部病变部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及消毒处理,以免发生继发性感染,也可注射青霉素、头孢塞呋或磺胺类药物。严禁从疫区购入牛羊以及其他反刍动物,从外地购入牛羊时,应加强检疫。夏季应选择高地放牧,定期给牛羊进行药浴,驱除体外寄生虫。用疫苗对3月龄以上的幼羊开始进行预防注射,以后每年注射1次,孕羊禁用。编辑: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