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旱井(窖)“集水”模式技术分析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修建集雨场。在年降雨量350~400mm的地区,3~6亩的防渗集流面可以集雨灌溉15亩梯田。建设蓄水设施。集流存贮设施有水窖、蓄水池,涝池和小水库等,以水窖为主。一般窖容30~60m³,与水窖相配套的设施主要有输水沟渠、沉沙池、拦污栅与进水暗管、消力设施和窖口井台等。 实施补灌。集雨主要为作物需水关键期或旱期的有限抗旱灌溉之用。一般生育期补灌1~2次,每次抗旱补灌10~15m³/亩。补灌方式有苗期点浇、坐水种、膜孔灌、沟灌等地表灌及滴灌。实施效果。一是在干旱区变只能种植粮食作物为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农民亩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二是粮食产量实现翻番,缓解了粮食生产与耕地的矛盾;三是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30%~40%,利用效率提高0.3~0.5 kg/ m³。山西省榆次区东赵乡石羊坂村,地处丘陵区,常年干旱缺水,通过利用棚面集雨,建设旱井蓄水,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并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旱垣蔬菜高效种植温室70余栋,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据调查,在西葫芦-西红柿两茬种植的大棚,前茬西葫芦平均亩产1.25万公斤,纯收入1.3万元,后茬西红柿平均亩产0.9万公斤,纯收入1万元,合计平均每亩种植纯收入2.3万元。编辑:武莹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厅研究员 石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