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等,其中普遍栽培的多为糙皮侧耳。平菇肉质肥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此外,平菇还具有补脾胃,除湿邪,具有追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为提高平菇硒含量,增加营养成分和保健功效,在平菇栽培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黄芪原料,可以提高食用菌子实体中多糖、氨基酸含量,尤其可以使平菇中硒含量明显提升。平菇生长旺盛、适应性强、原料广泛、生物效率高,是我国目前食用菌生产中生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食用菌,适于不同区域种植。根据平菇生长规律及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结合实际生产条件,采用如下栽培方法:1 菌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生产特点,选择中低温型平菇品种,适于春秋栽种。好的原种菌丝密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播种之前必须检查菌种有否带螨类或其它病虫害。如果发现菌种有螨或病虫害应及时杀灭及弃去不用。另外,要控制好菌种培养时间,一般接种一个月之内,菌丝生活力最强,菌种已老化,不宜再使用,应淘汰。2 原料处理根据当地资源情况,选在玉米芯为主要原料,要求无霉病,使用前先暴晒2~3天。添加一定比例的木屑,辅料为麦麸、磷肥、石灰、石膏。为提高黄芪下脚料的利用率,在拌料之前进行特殊处理,栽培了在时,按需添加一定量的黄芪原料。3 熟料栽培前,平菇主要采用熟料栽培的方式,栽培选用22~24厘米×45厘米×0. 03米的小规格袋,装料少,灭菌彻底,也有利于发菌。聚乙烯塑料袋具有保温湿、防虫菌、易成功、便管理、可移动、空间利用率高等优点。一般常规发酵48小时后装袋,绳扎口,常压灭菌4~6小时,出锅后待料温降到30℃以下时接种。熟料栽培多采用两头接种的方法,加快发菌,减少污染。4 栽培管理平菇的栽培、管理工作是夺取高产优质的重要环节。从培养料播种之后,一直到出现菇蕾、长成小菇到最后成熟采收,都要根据各个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的不同要求,并结合气候变化进行科学管理。4.1 菌丝生长阶段在平菇栽培中,发菌阶段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栽培成败的关键。一般接种后2~3天,菌丝开始恢复,温度应控制到23℃~27℃这个范围。空气相对湿度要求控制在80%以下,菇房和菌床都不能喷水,避免造成污染。菌丝生长阶段,要保证黑暗的栽培环境,避免强光对菌丝造成损伤。同时,保证培养室空气流通,若通气不良,菌丝的呼吸热散不掉,会致使料温上升,烧坏菌丝。4.2 子实体生育阶段当菌丝长满全部培养料,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至此平菇则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发育阶段。通过温差变化来刺激原基分化,子实体形成阶段温度一般控制在13℃~17℃。菌丝生满培养料后要浇一次出菇水,以补充发菌阶段散失的水份,满足出菇对水份的需要。另外出菇水还起到降低料温、刺激出菇的作用。空气湿度保持到90%左右,每日应根据气候情况在室内喷4~5次雾状水。保证通风,加快表面菌丝纽结,促进菌蕾发育,避免虫害和污染。此阶段,可以让漫射光进入菇房,促进原基形成。4.3 间歇期的管理第一潮菇采收之后10~15天,就会出现第二潮菇,共可收四到五潮,其中主要产量集中在前三潮。在两潮菇之间是菌丝休整积累养份的时间,要及时清理菌板表面老菇根和死菇,防止腐烂;加强通风,换入新鲜空气;一周后按头潮菇管理法,浇出菇水和搞温差刺激催蕾。及时采收:平菇适时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证产量。当菌盖展开,菇体色白,即将散放孢子以前采收为宜。采收过迟,菌盖边缘向上翻卷。表现老化,菌柄纤维度增高,品质下降。且菌体变轻,影响产量。并且大量散放孢子又污染空气。采收过晚,还引起菌丝老化,空耗营养对下潮菇的转潮和产量都有严重影响。5 采收平菇的适时采收既可保证质量,也可保住产量。当菌盖展开,菇体色浅,盖缘变薄,即将散放孢子之前采收为宜。对平菇的采收,应视实际情况而定。6 病虫害的防治平菇菌丝生活力很强,生长速度快,而且具有抗杂菌能力。所以在制种与栽培过程中,菌丝发育阶段管理得好,后期就不容易感染杂菌。。一旦发生,则采用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三者结合的综合措施来控制蔓延。针对木霉、青霉、曲霉、脉孢霉、根霉、枝孢霉、粘菌、鬼伞类以及酵母等杂菌污染,可采用一定浓度的杀菌类制剂;针对线虫、螨类、蚋、鼠、蚁、蛞蝓、蜗牛、马陆、果蝇、菇蚊等虫害,可采用药剂防治(如2.5%溴氰菊脂乳剂二千五百倍液喷雾)及灯光和糖醋液诱杀。编辑:王大伟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 郭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