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养蚕上蔟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蔟室、蔟具准备:蔟室要便于通风换气及排湿,光线明暗均匀。蔟具要求优良,使之营茧方便,营茧地位分布均匀,上茧率高,保证蔟中空气流畅,蔟具力求体积小,便于贮藏和消毒,并能多次利用。目前,生产上常用蔟具为蜈蚣蔟、方格蔟及塑料折蔟。蜈蚣蔟优点是蔟枝排列均匀,结茧位置多,不易倒伏,投资小,制造容易;缺点是体积过大,贮放消毒不便,采茧费工,且黄斑、柴印茧较多。方格蔟和塑料折蔟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优良蔟具,适合规模化养蚕。2、上蔟适期:大蚕五龄末期,食欲减退,体躯缩短,胸部透明,身体发软,并排出绿色软粪,前半身昂起,左右摆动,为上蔟适期。此时上蔟能及时吐丝结茧,吐丝量也多。未熟蚕上蔟不能及时吐丝结茧,且在蔟上爬行,排泄粪尿,易污染蔟具和好茧,造成蔟中多湿,黄斑茧增加。过熟蚕上蔟,损失丝量,且急于吐丝,多结双宫、畸形、薄皮等下茧。3、上蔟密度:熟蚕上蔟,要掌握适当的密度。上蔟过密,湿度增加,双宫、柴印、黄斑等次下茧增多,茧质下降,影响解舒和出丝率。上蔟过稀,则浪费蚕室和蔟具。方格蔟每片上熟蚕150头左右,要求进孔率达80~85%,每张蚕种需170片;蜈蚣蔟每平方米上熟蚕450~500头,每张蚕种需40条(蔟长3米)左右。 4、上蔟方法:(1)人工拾取法 上蔟时由人工逐头拾取适熟蚕,将收集到一定数量的适熟蚕及时送到蔟室上蔟。此时要防止熟蚕在容器内堆积过多和堆放时间过长,以免压伤熟蚕和损失丝量。人工上蔟很费劳力,事先要准确估计上蔟期所需劳力和蔟具。为了提高工效,在始熟蚕时,可逐匾巡视,逐头捡出适熟蚕上蔟,到大批适熟蚕出现时,从大批蚕中挑出未熟青头,未熟青头另行饲养,经0.5~1天成熟后,再行上蔟。 (2)振落上蔟法 当开始出现少数始熟蚕时,用手工拾取。待熟蚕过半数时,用枝条或大蚕网放在蚕座上,根据熟蚕的向上特性,吸引大批熟蚕爬上,再取出枝条或蚕网,将熟蚕振落在蚕匾或塑料薄膜上,再撒放到蔟具上,条桑育可以直接把桑条取出,振落熟蚕。 (3)自然上蔟法 利用熟蚕有背地性向上爬的特性,把蔟具直接放置在蚕座上,让熟蚕自行爬上蔟具,是一种省工的方法。在采用自然上蔟时,应掌握有20~30%适熟蚕时(无残存桑叶),用“防病一号”或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消毒,然后薄喂一层桑叶,再搁上方格蔟、折蔟或蜈蚣蔟,让熟蚕自动登蔟结茧。 此外,自然上蔟还可采用熟蚕登蔟剂提高上蔟效率。在蚕见熟10%时,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使蚕老熟齐一,加快营茧速度,减少游山蚕。对于有营上层茧习性的蚕品种,添食蜕皮激素(登蔟剂)可避免蚕向上乱爬,因此更为理想。 使用蜕皮激素要掌握适量适时,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一般先将1支蜕皮激素针剂溶于2千克清水中,充分搅拌后,再用喷雾器将药液喷洒在15~20千克左右的新鲜桑叶上,于见熟10%左右时添食,经10小时左右即可上蔟。 5、蔟中保护:蔟中合理的温湿度范围,以温度24℃为中心,上下开差1.5℃;湿度以干湿差2.5为适当,力求避高温多湿。从上蔟到吐丝终了的60小时左右范围内,尤其要做好管理工作。一般上蔟温度宜偏高。待茧型初步形成之后稍降低,特别是对于营茧慢的品种,更应如此。 上蔟场所要求光线均匀薄明,环境静寂,避免强风直吹,以使蚕能尽快地固定营茧位置。在上蔟一昼时以后,熟蚕极大部分已经定位营茧,即在呈薄皮茧状态之后,加强通风换气,以保持一定的风速使湿气不断排出,改善环境卫生条件。编辑:李敏审核专家:山西省果业总站研究员  闫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