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或“类快疫”,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本病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为特征。1、流行病学发病以绵羊为多,山羊较少。通常以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羊只为主。魏氏梭菌为土壤常在菌,也存在于污水中,通常羊只采食被芽孢污染的饲草或饮水,芽孢随之进入消化道,一般情况下并不引起发病。当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为采食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含蛋白质的草料之后,导致羊的抵抗力下降和消化功能紊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经胰蛋白酶激活变为毒素进人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发生休克而死。本病的发生常表现一定的季节性,牧区以春夏之交抢青时和秋季牧草结籽后的一段时间发病为多;农区则多见于收割抢茬季节或补食大量富含蛋白质饲料时。一般呈散发性流行。2、临床症状本病发生突然,病羊呈腹痛、肚胀症状。患病羊常离群呆立、卧地不起或独自奔跑。濒死期发生肠鸣或腹泻,排出黄褐色水样稀粪。病羊全身颤抖、磨牙,头颈后仰,口鼻流沫,于昏迷中死去。体温一般不高,血、尿常规检查有血糖、尿糖升高现象。3、防治措施(1)常发病地区,每年定期接种“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三联苗”或“羊快疫、肠毒血症、猝狙、羔羊痢疾、黑疫五联苗”,羊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注苗后2周产生免疫力,保护期达半年。(2)加强饲养管理,农区、牧区春夏之际少抢青、抢茬,秋季避免采食过量结籽牧草。发病时及时转移至高温牧地草场。(3)本病病程短促,往往来不及治疗。羊群出现病例多时,对未发病羊只可内服 10%~20%石灰乳 50~100毫升进行预防。编辑:常宁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 詹丽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