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由于地处高寒冷凉山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自然隔离条件好,是生产马铃薯的天然家园,生产的马铃薯薯型大、均匀、品质好且增产潜力大。因此,为充分利用青海高原有利的自然资源条件生产马铃薯原种,现将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种薯生产基地选择 种薯生产基地选择海拔在2600m以上、年降水量380~420mm、自然隔离条件好、没有蚜虫危害且周围没有种植油菜、有水源、交通便利的地区,由于是生产种薯,因此最好选择能够进行集中连片种植的地区,易于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2土地平整 选择土壤条件为表土深厚、疏松、排水通气良好和肥沃的土壤,并应选用前茬作物为小麦、青稞、油菜的地块,忌连作。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抓紧时机尽早进行秋耕,春旱严重的地方秋耕后应及时灌水以利保墒。春播时土层深翻30cm以上,施腐熟的羊板粪、厩肥等有机肥60m3/hm2,并施基肥尿素150~225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地下害虫和鼠害严重的地块,结合深耕撒施4.5~7.5kg/hm2辛硫磷配成的毒土进行防治。3播种 3.1种薯处理在播前20天左右,将种薯平摊在有散射光的屋内,温度保持在10℃~15℃,块茎堆放以2~3层为宜,隔几天翻动1次薯堆,使发芽均匀粗壮,当芽长1~2cm时进行切芽播种,切芽时挑除有机械损伤或有裂口的块茎,从马铃薯顶部芽眼密集的地方向基部纵切,每个薯块要带有1~2个顶芽或者顶部周围的壮芽且切出的种块尽量大小一致,以利于早出苗和出苗整齐。3.2播种播种期以10cm地温稳定在6℃~7℃为宜,一般为5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因为原种生产需要增加繁殖系数,因此要适当密植,播种密度为9.75~11.25万株/hm2,播种深度10~12cm,行距50cm,株距20cm,播种时进行犁沟播种。4田间管理 4.1苗期管理在出苗后2~4叶时进行第1次除草,用小锄根除杂草达到疏松土壤,促进幼苗生长。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除草,使田间的马铃薯幼苗生长健壮。4.2中耕起垄在苗期生长完成后,要适时中耕起垄除草。在马铃薯植株现蕾前从苗的两侧取土覆于茎杆底部,形成15cm左右高的垄,并根据苗期的长相,确定追肥量,一般追肥75~150kg/hm2尿素。追肥随中耕起垄时一并施入。4.3去杂处理在整个生育期中,要做好田间去杂工作。在中耕起垄及盛花期、收获期,根据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检验,及时拔除杂株。在收获时还要淘汰薯形畸变的薯块。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优质脱毒马铃薯原种生产的关键。常见病害为早疫病、晚疫病及病毒病。早疫病防治在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天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7天喷1次,共喷3次。晚疫病在7月初进行预防性防治,根据田间的发病及气候条件,7天为1个防控周期,防治药剂以25%的甲霜灵(750g/hm2)为主。为了防止蚜虫传播病毒病,6月下旬以后每隔7天喷施1次40%氧化乐果(375~450mL/hm2)或其他杀虫剂。发现有卷叶、花叶等病毒为害症状植株要及时拔除,并在植株生长后期用ELISA法进行病毒的检测,掌握病毒病发生情况,如果检测出种薯田病毒病发生率超过种薯生产的地方标准,则要采取对种薯进行降级或作为商品薯处理等相应措施。6收获及储藏 由于青海省高海拔的山区秋季气温较低,早晚易发生冻害,所以要对种薯进行适时早收,一般在9月中、下旬即可收获。收获时尽量避免造成对种薯的机械损伤,轻拿轻放,种薯从田间收获后,应在地头放置一段时间,待马铃薯种薯表面的水分蒸发,清除病、烂薯和有伤口的薯块,再进行装袋并运到种薯窖贮存,窖内薯堆不宜过厚,堆放数量不能超过窖容的2/3,入窖前要将窖内清理干净,用石灰水对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种薯储存期间要定期投放鼠药,并每7天左右检查1次,以防鼠害。12月中旬后要密闭窖口和气孔,防止种薯受冻害。编辑:孙苑琪 审核专家:太原理工大学高级农艺师 李凤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