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羊痘的防治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流行病学 病羊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或黏膜侵入机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用具、皮毛产品和体外寄生虫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使绵羊发病,山羊痘病毒只能使山羊发病。本病传播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羊均可感染羔羊较成年羊易感细毛羊较其它品种的羊易感,粗毛羊和土种羊有一定的抵抗力。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国多发于冬春季节。2、临床症状 绵羊痘的潜伏期为4~12天,平均为6~8天。病羊体温升高达41~42℃,结膜眼睑红肿,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粘液,食欲丧失,弓背站立,经1~2天后发痘,痘疹多长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后变成丘疹再逐渐形成水疱,最后变成脓疱,脓疱破溃后,若无继发感染逐渐干燥,形成痂皮,经2~3周痊愈。发生在舌和齿龈的痘疹往往形成溃疡,有的咽喉、支气管,肺脏和前胃或真胃黏膜上发生痘疹时,病羊可因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死于败血症。有的病羊见痘疹内出血,呈黑色痘。还有的病例痘疹发生化脓和坏疽,形成深层溃疡,发出恶臭,常为恶性经过,病死率高达20%~50%以上。山羊痘的潜伏期为6~8天,病羊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病初鼻孔闭塞、脉搏和呼吸加快,偶有咳嗽,有的山羊流浆液或粘液性鼻涕,眼睑肿胀、结膜充血、有浆液性分泌物,经1~2日后,在无毛部位例如鼻孔周围、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无毛区,有两分至一元钱硬币大小的块状疹,疹块破溃后,有淡黄色液体流出,经3~4日后,没有破溃的脓疱渐渐被吸收,干缩,结成褐色痂。再过几天后,痂皮脱落,遗留色较淡的疤痕即愈合,全过程为3~4周。山羊痘可并发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和关节炎症,严重时可引起脓毒败血症而死亡。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前胃和第四胃黏膜常常有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半圆形坚实结节,单个或者融合存在,严重的可形成糜烂或者溃疡。咽喉部、支气管黏膜也常常有痘疹,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以及卡他性肺炎区。有的表现为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瘤胃、肠管等有硬块结节,体表皮肤呈典型的痘疹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黏膜上有浅灰色小结节并附有浓稠粘液,肺有干酪样结节和卡他性肺炎区。其它内脏器官没有典型病变。4、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勿从疫区引进羊和购入羊肉、皮毛产品。抓膘保膘,冬春季节适当补饲,注意防寒保暖。(2)疫区坚持免疫接种,使用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大小羊只一律尾部或股内侧皮内注射0.5毫升,4~6天产生免疫力,保护期1年。(3)发生疫情时,划区封锁,立即隔离病羊,彻底消毒环境,病死羊尸体深埋。疫区和受威胁区未发病羊用鸡胚化弱毒疫苗实施紧急免疫接种。(4)治疗应在严格隔离的条件下进行,防止病原扩散。皮肤上的痘疮,涂碘酊或紫药水;黏膜上的病灶,用0.1%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后,涂拭碘甘油或紫药水。继发感染时,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连用2~3日;也可用10%磺胺嘧啶钠10~20毫升,肌肉注射1~3次。有条件时可用羊痘免疫血清治疗,每只羊皮下注射10~20毫升,必要时重复用药1次。编辑:常宁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 詹丽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