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又叫生地,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为其根茎,有清热凉血、止血效用,熟地有滋阴补血效用。它适应性强,喜温暖阳光,怕积水,因此要选择阳光充足、土质疏松、易于排水的土地。最好采用高垄作畦种植,但在出苗到块茎形成期,要保持一定的土壤湿度,否则会影响出苗率和产量。喜肥,无论淤地和沙地,只要土地肥沃,都可高产。忌连作。花生、豆类、芝麻、萝卜地容易感染根线虫害,不宜栽种。地黄一般用根茎繁殖,种子繁殖较少。高垄种植,垄距75厘米,垄高22~25厘米,每垄2行,株距25~30厘米,交错开穴。种秧选择新鲜无病手指粗根茎,将其截成6厘米长小段,口抹草木灰稍晾晒一下,每穴栽1~2段覆土压实。幼苗期出土1个月左右间苗,每穴留一棵壮苗,生长期间适时追肥2次。生长期要严防积水,生地抽苔开花要随时摘花蕾,以减少养分消耗,促进增产。地黄的病虫害防治主要有叶斑病和红蜘蛛虫害,分别用波尔多液和氯氰菊酯喷杀。地黄于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收。挖出洗净泥土即是生地。地黄的留种贮鲜方法:选无病、无创伤的中等个小块茎,在背阴处挖宽、深各1米的地窖,铺放15厘米厚的块茎再覆盖细土,盖严为止。随着气温下降,逐步加厚覆土,以防冻坏,第二年春天,拣好块茎栽种。鲜生地易腐烂,可埋在沙土中保存(一层沙土,一层沙地),以防冻坏或腐烂。地黄的形状鉴别有三种:1. 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厘米,直径2~9厘米,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芽痕、横长皮孔不规则疤痕。内质易断、断面皮部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本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微甜。2.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长6~12厘米,直径3~6厘米。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或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沙色,极皱缩,有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3. 熟地黄。呈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内外皱缩不平,质柔软,端面滋润,中心部往往可看到光亮的油胆状物,黏性甚大。味甜、微苦。地黄的等级标准分为五个等级。一等标准: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圆根,体重,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黑褐色或黄褐色,味微甜,具油性,每公斤16支以内。无芦头、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二等标准:每千克32支以内。其余标准与一等相同。三等标准:每千克60支以内。其余标准与一等相同。四等标准:每千克100支以内。其余标准与一等相同。五等标准:具油性,但油性少,支根瘦小,每千克100支以外,最小直径一厘米以上。其余标准与一等相同。编辑:陈昀 审核专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 王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