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播种1. 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地栽培,高产、优质、抗倒伏、抗病虫、适应性广的品种。在旱地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优质高产品种,有灌溉条件的选用抗倒伏优质高产品种,复播地选用生育期短的早熟优良品种。2.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通透性强,排水良好,肥力中等的地块,避免选择重茬地块。在秋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耕,耕翻深度一般要在20~25厘米,秋耕结合施肥,效果更好。早春当地表面开始解冻时应及时顶凌耙耱和镇压,做到平、碎、净。夏茬地在麦收后应及时浅耕灭茬、耙耱整地,有利于播种出苗。3.种子处理(1)晒种:在播种前7天,选晴天把种子摊放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曝晒2~3天,并要随时翻种,增强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2)选种:在播前3~5天用10%盐水对种子进行严格精选,去除秕粒和杂质、虫粒等,然后将下沉的种子捞出,用清水冲洗2遍~3遍晾干。(3)浸种:用清水浸种12小时,晾干后播种,可加速种子的萌芽出苗,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4)药剂拌种:播前用种子量0.2~0.3%的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糜黍黑穗病。4.播种期:当土壤5~10厘米耕层温度稳定在12℃以上,出苗时终霜期已过,即可播种。播种最佳时期因地因品种而异。我市北部春糜黍一般播期5月25日~6月5日前后,山区在5月下旬;我市南部,平川夏糜黍在麦收后,7月上旬抢时播种。5.种植方式:糜黍播种一般采用条播,主要是耧播,双腿耧行距33 ~40厘米,每亩播量0.8~1.2公斤,播深4~6厘米。夏糜黍采用撒播方式,无株行距之分。春糜黍每亩留苗6~8万株,夏糜黍留苗15万株。播种后一般随种随压,用石磙镇压2次。如土壤干燥时播种,下雨后要及时镇压,破除板结。播种后如遇严重干旱,可进行多次镇压提墒。6.施肥:旱作区秋施基肥,每亩农田施优质有机肥2500公斤以上,尿素12公斤,过磷酸钙38公斤,硫酸钾3公斤作基肥。种肥施用应尽量不与种子接触,亩施种肥尿素2.3~3公斤。追肥时间为拔节后至孕穗期一次性追肥为宜, 亩追施尿素11-17公斤。抽穗后,为提高穗粒数和增加千粒重可进行根外喷施,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在扬花后至灌浆初期,均匀喷于叶面。二、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出苗~拔节)(1)保全苗:播前做好整地保墒,播后随种随压,有利地下水上升和种子吸水发芽。播种时遇旱情严重,应适当增加播种量。(2)蹲苗:糜黍苗期需水较少,苗期不宜浇灌。根据土壤墒情条件,在土壤上层缺墒而有底墒的情况下蹲苗,可控上促下,培育壮苗。(3)防“灌耳”和“烧尖”:在糜黍地挖几条排水沟,避免大雨存水淤苗;在土壤疏松、干旱而播种晚的地块,糜黍苗刚出土时,中午太阳曝晒,幼苗易被灼伤或烧尖,这时需要增加土壤水分,或镇压提墒,减缓土壤升温速度。(4)间苗定苗:在糜黍苗长到2片~3片叶时,通过间苗,去除病、弱和拥挤丛生苗。复播糜黍,不进行间苗或只疏苗。在糜黍长到4~5片叶时,根据品种及留苗密度要求定苗,每亩春糜黍一般留6~8万株。(5)中耕除草:在2片叶时早中耕,4~5片叶期,结合定苗进行第二次中耕,同时做到除草、松土与去劣去弱苗相结合。2.中期管理(拔节~抽穗)(1)追肥: 追肥时期、次数和数量因土壤肥力、气候特点、生长状况不同而异。在土壤较肥沃,气候干旱又无灌溉条件地区,追肥时间为拔节后至孕穗期一次性追肥为宜, 一般中熟品种在8片~9片叶时,结合中耕进行,雨前深追覆盖,亩追施尿素14公斤。(2)中耕培土:糜黍拔节后,彻底拔除杂草和病、虫、弱苗等,使糜黍苗整齐,苗脚清爽,通风透光良好。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以防倒伏,中耕深度为3~5厘米。(3)浇水:糜黍穗分化期,对水肥要求极为敏感,是决定糜黍成粒数的关键时期。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应在拔节至孕穗期浇一水,先追肥,再灌水,后中耕,以保证充足水肥的供给。3.后期管理(抽穗~籽粒成熟)(1)根外喷磷: 抽穗后,为提高穗粒数和增加千粒重可进行根外喷施,每亩用1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在扬花后至灌浆初期,均匀喷于叶面。(2)防旱涝:有灌溉条件时,应在开花灌浆期浇水,可防止早衰,但要轻浇,不宜漫灌。糜黍开花后,最怕雨涝积水,雨后应及时排除积水。(3)防倒伏:糜黍进入灌浆期穗部逐渐加重,根系活动减弱,雨后刮风可造成倒伏。首先应选用高产、抗倒伏的品种,同时加强田间管理。春糜黍苗在2~3片叶时早间苗、蹲好苗,合理施肥灌溉,并进行深中耕,高培土。4.收获:在穗基部籽粒用指甲可以划破时收获。将糜黍割倒放在田间,晾晒2~3天 ,然后捆成小捆,进行打碾脱粒,糜黍脱粒宜即湿进行,过分晒干,外颖壳难以脱尽。脱粒后应即时进行清选和晾晒,在种子含水达14%以下时,入库贮藏。编辑:武竹青审核专家:太原市农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