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炭疽病 为害症状小幼果染病后很快干枯成僵果悬挂枝上;较大的果实发病后病斑凹陷、褐色,潮湿时产生粉红色黏质物(病菌孢子),病果很快脱落,或全果腐烂并失水成为僵果悬挂枝上。枝条发病主要发生在早春的结果枝上,病斑褐色,长圆形,稍凹陷,伴有流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也密布粉红色孢子,当病斑围绕枝条1周后,枝条上部即枯死,病枝末枯死部分,叶片萎缩下垂,并向正面卷成管状。 发病规律:真菌性病害。菌丝体在病枯枝和病僵果上越冬,次年早春产生孢子,侵染结果枝,以后陆续向花、果传播,加重为害。防治方法:(1)冬季修剪时仔细除去树上的枯枝、僵果和残桩,消灭越冬病源。多年生的衰老枝组和细弱枝容易积累和潜藏病原,也宜剪除。同时对过高过大的主侧枝应予回缩,以利树冠和枝组的更新复壮和清园、喷药工作的进行。 (2)在芽萌动至开花前后及时剪除初次发病的病枝,防止引起再次侵染;对发现卷叶症状的果枝也要剪除,并集中深埋。 (3)选栽抗病品种。 (4)加强排水,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并避免留枝过密及过长。 (5)萌芽期喷洒1-2次1︰1︰100倍波尔多液(展叶后禁用)。幼果期从花后开始,用锌铜石灰液(硫酸锌350克、硫酸铜150克、生石灰1千克、水100千克),7-10天一次,连续防治3-4次。 桃缩叶病 真菌性病害。本病能危害桃嫩梢、新叶及幼果,严重时梢、叶畸形扭曲,幼果脱落。为害症状病叶卷曲畸形,病部肥厚,质脆,红褐色,上有一层白色粉状物(病菌子囊层),最后变褐色,干枯脱落;新梢发病后病部肥肿,黄绿色,病梢扭曲,生长停滞,节间缩短,最后枯死;小幼果发病后变畸形,果面开裂,很快脱落。桃细菌性穿孔病 叶上病斑近圆形,直径约2-5毫米,红褐色,或数个病斑相连成大的病斑。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枯死,脱落,并造成严重落叶。果实受害,初为淡褐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大成褐色,稍凹陷。病斑易呈星状开裂,裂口深而广,病果易腐烂。 编辑:山西科技报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