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处于苹果的大发展时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立何种树形,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全国各苹果产区的果树工作者在调查及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许多树形,如小弯曲半圆形、十字形、三挺身开心形、二层开心形、主干形、疏散分层形等等。究竟何种树形好,每个树形都有丰产的实例,在经过几年的争论和研究后,大家取得了一致的认识,就是哪种树形都可丰产,都可优质,但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树形要“低干矮冠,少主多侧,合理配备结果枝组,充分利用抚养枝”。简单讲就是大枝少,小枝多,“远看亮堂堂,近看闹嚷嚷”。这些共识到现在,仍是我们应该认真遵循的原则。但是,由于各地土壤气候不同,肥水条件不同,管理者的水平也不同,原来的树形基础也不同,拿出一种自认为是最佳树形让千家万户来模仿,来大改形,是不合适的。水平较高的管理者可以理解新树形的特点,不会造成损失,而水平较低的则可能大拉大砍,机械地模仿,最后,树形似乎好看了,但产量大幅度降低,效益自然也谈不上了。有的果园,基础好,改形后,产量稍有下降,但优质果比例提高,效益也有所提高;而有的果园,树体伤痕累累,枝条稀稀拉拉,接近毁园,产量没有,质量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说,应该是对果园进行认真地观察研究,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不要盲目跟风,没问题就按原来部署一步一步地进行。不同时期树形随之改变树形的培养当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即在生产中,采用的树形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树龄的增长,树冠的扩大来改变。这不单是生产技术的改进,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也是满足市场要求的变化。一般说来,树势生长正常清况下,在初果期,即7—8年生之前是可以采用主干型,也可称为自由纺锤形,在直立的中央领导干上安排较多的小主枝,可以多达12—15个。进入盛果期以后逐渐改造成疏散分层形,即在主干的80—100厘米处高处明确3主枝,在3主枝上100—120厘米留2个主枝,为第二层主枝,中间枝条压缩成抚养枝,在二层主枝上50厘米留一个主枝,为第三层主枝,50厘米上可再留一个主枝,为第四层主枝,全树主枝3-2-1-1,共7个,树高300—350厘米。再经过7—8年后,看光照情况,逐渐改造成二层开心型,留5个主枝,或开心形,留3个主枝。如果采用大行距,小株距的栽植方式,盛果期后改成2-2-1-1的扇形,以后再改成2-2的二层开心形,或2主枝开心形。这种栽植方式有利于行间机械耕作。要注意冬季的整形修剪技术要与夏季修剪相配合,一定要在加强肥水管理的基础上,同病虫害防治等夏季一系列管理相配合。 编辑:山西科技报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一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