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资源具有多功能性,可用作燃料、饲料、肥料、生物基料、工业原料等,与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高效开发和集约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对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具有重要意义。被人们称之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清洁工程,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能源工程,减轻大气污染的环境工程,优化畜牧业结构的节粮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沃土工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工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6亿吨以上,其中直接还田30%,过腹还田22%,剩余约3亿吨左右可作为能源加以开发与利用,折合标准煤1.5亿吨。农作物秸秆能源转化的主要方式有直接燃烧(包括通过省柴灶、节能炕、节煤炉燃烧及直燃发电)、固化燃料(固体成型为颗粒、块状和棒状燃料)、气化燃料(包括生物质燃气、沼气)和液化燃料(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原油)等。农作物秸秆由于具有能量密度低、热值不高、原料种类繁多、难以收集运输等特性,在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许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与障碍。比如,秸秆热解气化焦油处理不彻底,热值过低;秸秆生物气化配套设备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秸秆致密成型设备的关键部件寿命短,影响生产能力等,这些问题急需认真研究解决。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工作,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加大了资金投入,成效显著,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到2005年底,已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炉灶1.9亿户,普及率达到70%以上,热效率比20世纪80年代初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推广节能炕2000万铺,节约了大量的生物质资源,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的紧张局面。已经建设了秸秆集中供气站539处,建立了一批秸秆固化成型示范点。截至2006年底,由国家和地方核准秸秆规模化发电项目近50处,总装机l 500兆瓦,其中,山东单县、江苏宿迁和河北威县3座发电站已投产发电,总装机容量8万千瓦。虽然,我国在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秸秆看作是农业的副产品,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随着现代农业和现代加工技术的发展,对农作物秸秆的认识应有一个转变,秸秆和籽实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加强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对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农村社会结构,决定了农作物秸秆利用必须立足于分散收集、小规模生产、就地利用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秸秆能源化开发利用之路。今后一个时期,要对可获得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以及可利用资源的种类、分布、产量、利用途径等情况全面深入系统地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围绕拓展农业功能、发展循环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体系建设,引导、整合和利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高效低排生物质炉、省柴灶、节能炕等农村生活节能技术和秸秆沼气技术,示范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和秸秆固化示范点,为农民提供方,燃料,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优化能源;少污染排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态环境作出积极贡献。编辑:张琳霞审核专家: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总站研究员 刘文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