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猪牛羊常见共患病防治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1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以口腔黏膜、蹄部、鼻镜、乳房和皮肤出现明显的水疱,蹄痛、跛行为特征。国际兽疫局把此病列为 A类动物疫病之首。传播快,分布广,难控制。1.1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冬春季节,气候突变、寒冷时多发。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家畜如牛、羊、猪)。病猪、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原,病原体随粪、尿、乳、唾液、呼出的气体和精液排出体外,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眼结膜、人工授精等传播。气源性传播在流行上起很大的作用。人亦可发生口蹄疫,主要是直接接触病畜感染。1.2临床症状潜伏期1~4天。蹄部症状明显,蹄冠、蹄踵、蹄叉、副蹄及鼻盘、口腔黏膜,乳房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和溃疡。初期体温升高(40℃~42℃),精神不振,跛行,食欲不振或废绝,蹄壳变形或脱落,卧地不起。水疱破溃形成边缘整齐的鲜红色、暗红色烂斑,无细菌感染一周后可结痂痊愈。仔畜腹泻,死亡率高。可引起妊娠母畜流产。1.3病理变化特征性的病变主要是蹄部、口腔、鼻盘和乳房出现疱状斑疹和溃疡。仔畜往往死亡快,特征性的病变没有形成,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卡他性病变,严重的心肌松软、坏死似水煮样,心肌切面有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俗称“虎斑心”。1.4防治措施(1)加强饲养和护理,并保持猪舍清洁、通风、干燥、暖和,多饮水,加强营养,不食者可进行人工喂饲。(2)水疱破溃之后,对破溃面用0.l%高锰酸钾、2%硼酸或2%的明矾水清洗干净,再涂布l%的紫药水或5%碘甘油(5%碘配和甘油等量制成)。蹄部破溃的用0.1%高锰酸钾、2%硼酸或3%煤酚皂溶液清洗干净,并涂青霉素软膏或1%紫药水溶液。此病属国家强制免疫疫病应予以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不应治疗。(3)在畜舍内外洒上石灰粉,能有效控制本病的蔓延。(4)用消毒药每天消毒猪舍是控制本病流行最根本的办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消毒药。(5)预防措施:严格按国家规程及说明书使用。各种疫苗免疫接种剂量按相关产品说明书规定进行。免疫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常规免疫:春秋各进行一次集中免疫,两次集中免疫之间,对新补栏的家畜及时进行补免。新生家畜免疫:仔猪:30~45日龄时进行初免;犊牛:3~4月龄时进行初免;羔羊:3~4月龄时进行初免。疫苗使用 牛、羊:使用O型-亚洲Ⅰ型口蹄疫二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猪:使用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进行免疫。也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定免疫程序。2.布氏杆菌病本病也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流产和不孕。牛羊是本病的最常见一感动物,猪也有感染。2.1流行病学春、夏容易发病,病畜为传染源,病菌存在于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传染途径是直接接触性传染,受伤的皮肤、交配、消化道等均可传染。呈地方性流行。发病后可出现母畜流产,在老疫区出现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犊牛有抵抗力,母畜易感。2.2临床症状流产是最主要的症状,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第5~8个月,产出死胎或弱胎、胎衣不下,流产后阴道内继续排出褐色恶臭液体,母牛流产后很少发生再次流产。公畜常发生睾丸炎或副睾丸炎。病牛发生关节炎时,多发生在膝关节及腕关节。2.3防治措施首先进行隔离。对流产伴有子宫内膜炎的母畜,可用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子宫和阴道,每日各一次,然后注入抗生素。免疫方法:应用19号活菌苗,犊牛6个月接种一次,18个月再接种一次,免疫效果持续数年。预防上要定期检疫,消毒。编辑:薛惠玲审核: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