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家畜常见疾病绿色防控技术

实用技术助你成才
原创
通过互动交流和服务援助,满足广大农民实用技术需求。
收藏

动物疾病严重危害动物健康、危及畜牧养殖生产,它不仅可能引起大批家畜发病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一些人畜共患病还严重影响并威胁到人类身体健康;目前我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动物疾病成为阻碍畜牧生产,影响养殖经济经效益的最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动物疾病防治工作必须作为畜牧养殖业生产的中心工作,引起立志养殖业生产经营事业的所有从业人员的足够重视。1防疫体系的建立原则随着家畜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群数量不断增多,养殖场(户)需要不断地引入种畜,购入原料;与外界有经常的,广泛的,多渠道的交往,为疾病的传入提供了可能,病原体一旦传入就会造成疾病的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都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除致病病原体外,还与营养,环境和管理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单一的方法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生,所以,家畜养殖场应从场址的选择、畜舍的建设、免疫程序、防疫消毒制度和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制度的建立、疫病检疫检验、粪便处理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方面采取综合性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才能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危害。1、 坚持以预防为主: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疾病流行情况有计划地进行预防免疫接种,防止疾病传入,提高畜群整体健康水平;如受到疾病的威胁,要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迅速控制和扑灭疾病的传播与流行。2、加强饲养管理,要树立饲养管理也是防疫的观念。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除有病原体外,还与环境、营养和管理有关,良好的环境,全价平衡饲料的供给及科学的管理方法,是畜群健康的保证,无论那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畜群健康受到损害引起疾病的发生。2防疫体系的内容2.1场址的选择与规划、布局家畜养殖场是家畜的生活场所,良好的养殖环境和适宜的畜舍条件,既能提高家畜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又能减轻劳动强度,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养殖场址的选择,应根据养殖生产规模、生产特点、饲养管理方式及生产集约化程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地势、地形、土质、水源,以及居民点的位置、交通、电力、物质供应及当地气候条件等进行全面考虑。家畜养殖场规划和布局总的原则是,在保证防疫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将养殖场分为相对隔离的3个区域;生产区、生活和生产管理区、卫生防疫隔离区。生产区处于养殖场的核心位置,是主要的建筑群,该区包括畜舍、消毒室、值班室、饲料生产车间等,是卫生防疫的重点保护区。生活区包括与经营管理有关的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监控室和饲料车间、仓库及职工宿舍、活动场所等设施。隔离区主要包括隔离舍、兽医室、粪污处理设施、尸体处理设施等,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是卫生防疫的重点防范区域。2.2免疫程序的建立免疫程序是根据养殖生产和饲养种类的特点,并结合本场实际情况,按照各种疫(菌)苗的免疫特性,合理地制定的具有免疫接种的时间,次数,剂量,间隔时间等内容的免疫预防方案。根据本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建立一个符合自己养殖场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是免疫防疫的关键。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是保证畜群健康,提高畜群自身免疫能力,防止传染性病发生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免疫程序的确定应建立在本场畜群平均免疫抗体水平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养殖场都应对本场畜群的主要传染性疫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定期监测,确实掌握畜群的免疫抗体状态,从而确定本场的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目前由于我国养殖业水平和条件所限,有些不能及时准确的做到抗体水平监测,因而免疫程序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但依据所饲养畜群种类的一般生理发育过程和疾病发生规律可制定出具有普遍性的参考免疫程序。2.3防疫消毒制度的建立为确保畜群健康,彻底杜绝疾病交叉感染,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养殖场和畜舍的消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3.1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主要包括清扫冲洗、通风换气、高温高热、日照和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法:应用化学消毒剂彻底消灭养殖场和畜舍的病原体是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方法。生物消毒法:利用发酵过程所产生的热量杀灭病原微生物,主要是对生产中产生的粪便、污水、垃圾和垫草等的消毒,有堆积发酵、沼气池发酵等。2.3.2 消毒制度根据养殖场的生产情况,制定科学的消毒方法,按照各类消毒剂使用的浓度、方法和消毒间隔时间合理应用,认真记录消毒过程及消毒液的使用情况,并将其制度化,严格遵照执行。推荐消毒程序:全进全出式管理的畜舍消毒:空栏—→清扫—→清洗(高压水枪冲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熏蒸(或火焰消毒)—→(进畜前)喷洒消毒剂—→清洗—→干燥—→转群。流水式管理的畜舍消毒:空栏—→清扫—→清洗—→喷洒消毒剂—→清洗—→火焰消毒—→(进畜前)喷洒消毒剂—→清洗—→干燥—→转群。养殖场入口处消毒池的消毒:放消毒液前要清洗干净,消毒液要经常保持有效浓度,选择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不怕光照和空气氧化,无腐蚀性的消毒液,如用碱性消毒液,每天用PH试纸测定其溶液的PH值,发现消毒液失效,立即更换。2.4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养殖技术越来越先进、饲养密度越来越大的同时,对家畜体内外寄生虫的驱除是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提高群体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是构成养殖场防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驱虫需要的注意事项如下:(1)重复用药,彻底检查。因为一般抗寄生虫的药物对虫卵没有杀灭作用,只对虫体有效,所以必须连续治疗2次以上彻底杀灭幼虫,才能达到去除效果,治疗以后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无虫体。(2)用量准确。使用药物时计量一定要准确,过量造成中毒,不足起不到驱虫的作用;用药前一定要了解清楚家畜的健康状况。(3)选择最佳的驱虫时间。了解寄生虫的生活史,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选择适宜的时间驱虫,可以有效的驱除家畜体内的寄生虫,做到事半功倍。(4)做好粪便的处理。在使用药物驱虫时,粪便不能随便丢弃,造成新的污染,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简单的方法是堆积生物发酵,杀灭虫体及虫卵,净化环境。(5)在驱虫的同时,要消灭节肢动物和储藏宿主,减少疾病的传播。(6)全场驱虫和阶段性驱虫相结合。(7)驱虫的同时要对全场的环境进行寄生虫消杀,由于大量的寄生虫卵或中间宿主存在于养殖场环境中,极有可能造成重复感染,对整个养殖环境的消毒就非常重要。2.5 病死家畜的无害化处理家畜的死亡一般是由于疾病而引起,大多数是由传染病引起,如处理不当,将造成疾病的蔓延。所以要将病死家畜做无害化处理,防止疾病流行。(1) 焚烧:用专用焚尸炉焚烧,或尸体上浇泼汽油、柴油等易燃物焚烧。焚烧要完全。(2) 尸体坑深埋:建一个尸体坑,口小肚大,将病死畜放入内,然后撒上一层生石灰,盖上盖子。从圈舍中往外运送尸体时,禁忌裸露运送,要装入不露水的塑料袋或密封的罐中,以防止病原菌的扩散。编辑:薛惠玲审核:山西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韩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