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全面推广大棚覆盖栽培、培土护茭栽培及科学肥水管理等新技术,茭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断提高。但是,茭白胡麻斑病、锈病、纹枯病、茭白瘟病、小黑菌核病、灰茭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胡麻斑病发生普遍,蔓延迅速,为害严重。一般大棚叶发病率为57.5%,严重大棚叶片发病率高达95%以上,且多数叶片变黄枯死,导致茭白严重减产,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 发病症状此病主要为害叶片,叶鞘也可发生。叶片受害,初为针头状褐色小点,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病斑,其大小和形状如芝麻粒,中间变灰白至黄色,边缘深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围。严重时病斑密密麻麻布满叶片,且相互愈合成块状,造成较大的坏死区,致死叶片由叶尖或叶缘向下逐渐枯死。叶鞘病斑大而少。多雨潮湿时,病部两面产生黑霉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 发病规律茭白胡麻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长蠕孢属真菌,即菰长蠕孢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寄主和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即当条件适宜时,病菌孢子随气流和雨水传播到寄主叶片上,然后穿透寄主表皮细胞或从气孔直接侵入。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又可以进行再侵染。一般大棚里温度高,湿度大,通风透光性差,因此十分有利于胡麻斑病的发生并严重流行。另外茭白田连作、土壤缺氧和钾、肥力不足以及种植过密、植株生长衰弱的田块发病也重。3 综防措施3.1 避免连作,实行轮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夏茭收获后换茬,即种植其他农作物。3.2 加强大棚管理,实行科学栽培:(1)选用无病茭白留种,以消灭初菌源。(2)茭白生长期间应经常剥除植株基部黄叶、病叶和无效分蘖,以减少菌源并改善株间通风透光条件。收获后及时清除残体,集中烧毁。(3)合理密植:科学耘田,即在种后20天左右和植株封行前各耘田1次,并清除杂草,使土壤疏松,以加速肥料分解,减少病害侵染。(4)施足基肥,多施草木灰等磷、钾肥。梅雨季节适当搁田,增加土壤含氧,提高根系活力,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抗病能力。盛夏季节适当灌深水降温,并定期换水,以控制后期无效分蘖。3.3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 12.5%力克菌WPl5~25克、12.5%烯唑醇ECl500~2000倍或25%敌力脱EC2000~3000倍液等喷雾,每隔15~20天1次,视病情连续喷2~3次,孕茭前停止用药。编 辑:武莹审核专家: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魏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