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害形成原因以气候因素为主导,其次还有小麦品种的抗性、麦苗所处发育阶段对低温忍耐程度不同以及土壤水分、肥力、结构状况等栽培条件不同等因素。气候因素以冬季1月份平均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18℃低温的日数等指标来反映,可用来区别各麦区冻害威胁的程度差别。年度间以冬季最低气温>-18℃、-18℃~-20℃和<-18℃区分为暖冬、冷冬和严冬年份。除温度因素外,气候干旱使土壤含水量降低,小麦受旱会加剧冻害,反之多雨雪年份能缓解冻害。冬春多风加剧干旱的同时,大风可直接使麦苗根茎失水风干,也加剧了冻害。引起冻害的气候因素是客观的,其指标多具有统计上相对意义。麦苗是否受冻,除低温外,还受小麦自身抗寒力和农田小环境的影响。品种抗寒能力,与小麦冬性程度呈正相关,与小麦发育所处时期有关。在冬前幼苗分蘖期间,日均气温5℃~0℃间,逐步平稳下降,日数较长,光照充足,麦苗干物质积累多。随着降温,叶色逐渐浓绿,稍发暗紫。正常经过抗寒锻炼的麦苗,生长健壮有较多分蘖和根系,生长锥处于伸长期—单棱期,比弱苗、旺苗抗寒力强。过早发育的旺苗,冬前进入拔节期而使抗寒力降低,易受冻害。生长习性上,抗寒性强的品种苗期匍匐性强,分蘖多,次生根发达,地中茎调节能力强。冬性强的品种,冬前发育稳健,不旺长。小麦植株不同部位耐冻能力不同,分蘖节、功能叶片叶鞘抗冻力最强,次为功能老叶和生长点,抗冻力最弱的是次生根。农艺栽培措施中,如播种期影响到冬前苗期长势和生育进程,播种深度影响到分蘖节在土中深度,播前耕作、整地、表土耕作(耙、耱、锄、碾压等)、冬浇施肥等会影响土壤踏实程度和土壤水分含量,间接影响地表温度和地表温度的稳定性,最终都影响小麦的受冻程度。 编辑:贾永霞 审核专家: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 温辉芹